新能源汽车管理更难 资源和政策过分倾斜或致虚假繁荣
对于汽车产业的管理,最难的部分可能就是整个产业中发展最快、最为红火的那一部分。这一部分是指什么呢?当然是新能源汽车。
为何如此说呢?看看近几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发生的各种事情——产销量超高速发展、政府补贴大幅度攀升、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不能迅速跟进、动力电池等核心部件原材料价格快速拉高,甚至出现了骗取补贴的问题。
可想而知,相对于发展已经相对平稳的传统燃油汽车而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管理难度有多大!相关管理者需要抱着非常纠结的心态,一方面要充分保证和维持中国自主品牌好不容易在市场上得来的一系列成果,一方面还要谨慎平衡相关外商投资企业的可能冲击甚至是不满,小心翼翼地拿捏着管理的分寸,使中国式定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向前发展以达到预期目标。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让你来掌管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你说难不难?确实难。
其实,作为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的一项和“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内容,新能源汽车得到的关注和政策支持要远远大于与它同在这一发展规划中的节能汽车。
相对于实实在在的节能技术,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更多还处于发展动力电池技术、充电技术、储能技术与基础设施的配套技术方面。与车辆相关的许多技术,诸如风阻、底盘、转向以及轻量化技术,还需要承接传统汽车技术的应用。即使在电机取代燃油发动机之后,相关的传动系统零部件,甚至是电传动可能不需要的变速器,从整体匹配上考虑也还需要保留。
在这种仍然需要大量传统汽车技术与基础的背景下,如果不能把新能源汽车的本质认识清楚,把整个汽车产业的资源和政策过分倾向于新能源一边,当然会引起整体产业人为的不平衡。
比如,在现有的政策和未来可能即将实施的积分管理制度下,已经生产达到一定数量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就有可能过上非常滋润的日子。
而这种好的待遇有可能并不是其新能源汽车所产生的真正节能减排价值带来的,因为产销占比相对较少的新能源汽车并不能带来那样大的收益,而依然占其整体产销量绝大部分的传统燃油汽车在技术先进性上可能并没有改善多少,整个企业给社会带来的收益有可能就是虚假的“繁荣”。
如果再加上相关制度上不可避免的疏漏,那么骗补等超出法律法规界限的事件可能就会接踵而至,从而进一步加大整体的管理力度。
因此,一项好的管理制度应该是公平、公正、公开的,而不是对参与的主体——汽车相关企业,还要人为地分出三六九等来。在统一的法规和标准界面下,管理难度肯定会减小,管理者也不用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哪一天哪个领域又出现纰漏。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