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替代传统燃料?从十九大绿色发展谈甲醇商用车的未来
图/中国汽车报网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国家政策未来对绿色发展、清洁低碳和能源结构合理分配的重视和决心。对于汽车产业来说,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将是“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课题,尤其对于商用车行业来说,实现绿色发展更是关键所在。
一直以来,在商用车绿色发展道路上,人们注重更多的是以电驱动或是天然气为燃料动力的产品,却忽略了颇具市场前景的甲醇汽车。
节能减排 降低使用成本
“甲醇燃料在商用车上的效益非常明显,不仅能够大幅度改善重型商用车颗粒物排放量,还能促使用户主动减排,响应国家号召,促进绿色发展。”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姚春德介绍说,我国甲醇生产原料非常丰富,煤炭、天然气、焦炉气,甚至是二氧化碳和工业上难以利用的劣质煤炭,都可用于生产甲醇。因此,开发甲醇替代石油技术,对于推进低碳燃料的应用,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据姚春德介绍,在甲醇重型商用车试点地区——陕西榆林,共投放了5辆甲醇重型自卸车,相比传统柴油车,其经济性提高了10%~18%。另外,在试点期间,司机普遍反映甲醇重卡动力更强,更适于爬坡。
“我们调查得知,一辆载货车从天津到包头再到鄂尔多斯,往返里程2000多公里,使用甲醇燃料要比使用传统燃料平均节省600~800元。”姚春德表示,使用甲醇喷射技术,能够使甲醇与空气形成均质混合气后在气缸内和柴油共燃,不仅降低了氮氧化物和碳烟颗粒物的排放量,还减少了传统动力添加尿素这项成本的支出。
目前,市场上柴油价格大约在6200元/吨,甲醇为2000元/吨,且甲醇燃料发动机的热效率相比柴油和汽油发动机都有所提高。因此,甲醇燃料可大幅改善重型商用车的经济性。相对于乘用车来说,甲醇燃料在商用车上的效益也更加明显。
能够大规模替代传统燃料
至于大家关心的甲醇燃料是否能够大规模替代传统燃料?是否可以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姚春德也向记者做了详细介绍。
他表示,2016年我国甲醇产能7450万吨,产量5400万吨,预计在2020年,我国甲醇的产能将达到1亿吨,可以说是完全能够替代传统燃料。
随着甲醇汽车试点推广力度不断加大,试点城市投入的试用车辆数量不断增加,试点城市的甲醇汽车需求也将不断增多。姚春德认为,“从目前的技术和试点应用情况来看,可以说甲醇是内燃机汽车最好的替代能源。”
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也曾指出,从国家未来能源发展战略以及我国国内资源储备的客观情况来看,甲醇具备作为替代能源的一切条件。“我们发展替代能源的目的在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更在于解决国家的能源安全问题,因此必须立足于国家资源储备条件。而甲醇就是符合中国资源条件且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燃料。”何光远说。
当下,如果全国有100万辆车使用柴油甲醇组合燃料模式,一年就可节约柴油2000万吨。而使用甲醇燃料则不到4000万吨。按照1.5吨煤炭兑1吨甲醇计算,一年需要煤炭6000万吨,约占煤炭年消耗量的1.5%。目前我国石油年产量在2.0亿吨左右,生产2000万吨柴油需要约1.6亿吨石油,1.5%的煤炭替代超过15%的石油,有利于煤炭清洁利用,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0万吨以上。
此外,甲醇在加注方式上也没有难操作、成本高之嫌。“甲醇与天然气有本质上的不同,在常温常压下,甲醇以液体形式存在,因此加注方式基本与汽油相同,储运等各方面也很方便。而且甲醇站可以按照加油站的模式建造,投入成本相比加气站无疑少了很多。”姚春德介绍说,“甲醇的物化性能与汽油比较一致,且大多场合其燃爆危险性还低于汽油;甲醇燃料和汽油一样都是液体燃料,使用、加注方式也完全一致。”
积极引导人们的使用习惯
截至目前,工信部共分13批发布了8家甲醇汽车生产企业和23款甲醇汽车产品公告,产品基本形成了轿车、重型商用车、微型车、城市客车等不同用途的系列车型。但能否大规模推广,还要看国家及地区的政策支持。
中国内燃机协会副秘书长魏安力向记者表示,甲醇商用车目前有两大技术路线,一种是采用单一甲醇燃料,通过燃烧系统改进、燃料改质、进气加热、燃料加热、醇气混合、优化控制策略来解决冷启动问题;另一种技术路线被称为“柴油甲醇组合燃烧技术(DMCC)”,即发动机用纯柴油启动,热机后采用柴油、甲醇双燃料方式工作,甲醇车辆本身的技术难题逐步得到解决。
在他看来,甲醇动力无论是在技术应用层面、资源层面,还是在成本层面都不存在任何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做一些科普上的工作,从认识和理念上改变人们的消费和使用习惯。”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