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合资政策大反转 股比放开致格局巨变(2)

这就带来第一个疑问——新兴造车力量没有造车经验,希望将传统主机厂发展成为OEM供应商,在这种零和博弈中,江淮、海马等类似车企的入局,目的首先

这就带来第一个疑问——新兴造车力量没有造车经验,希望将传统主机厂发展成为OEM供应商,在这种零和博弈中,江淮、海马等类似车企的入局,目的首先是盘活当下的闲置产能,而当产能得到充分释放后,设定的OEM是否会遵循新兴造车者的路线,会不会像江淮大众成立新能源合资公司进行行业反蚀,有待观察。

第二个疑问,销售采用哪种模式?无论是电销或是实体店,在当下都是新兴进入者不可承受之重,线上的获客成本远高于线下,已成为当下互联网经营者的共识;若采用共享模式,基于传统停车场改造的电桩供应商解决方案刚刚起步,合作前先要学会扯皮;而传统汽车主机厂试水的以租代售模式,进行到目前都是投石问路,鲜有市场响应的涟漪。

第三个疑问,如何维保?说三电系统的变革带来后市场的洗牌,那是理想状态,在市场饱和度远未能裹挟传统维保市场的前提下,首先打通传统汽修市场对你的信任,这是亘古不变的商业真理。

第四个疑问,大数据如何和保险、二手车打通?到目前为止,仅仅能看到众安保险和互联网造车新军的联合案例,而且依然是盲人摸象阶段——基于用户驾驶行为的分析怎样梳理,以及途中上传的照片、图像如何确保保险机构查获赃车,现实的硬件成本由谁埋单,利润在到达分配前先要解决成本共摊。

在新能源风口的裹挟下,车联网云管端的技术通道还在践行,而接地气的商业化通道,则是包括传统主机厂在内的每一家造车人需要真正独立面对的虚与实,生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