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出炉 华东区域上榜城市占比过半

11月11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2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深圳、上海、北京、武汉、常州获评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五大城市;南京、苏州、广州、成都和合肥位居前十。

《2022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

11月11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2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列出了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中国城市50强。

《城市榜》中,深圳、上海、北京、武汉、常州获评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五大城市;南京、苏州、广州、成都和合肥位居前十;新能源优质企业最集聚的5个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天津、苏州;新能源中小企业最集聚的5个城市分别是深圳、东莞、广州、上海、苏州;新能源投资热度最集聚的5个城市分别是常州、合肥、武汉、南京、成都;华东区域上榜城市最多,达26个,占榜单一半以上;江苏是新能源集聚度最高的省份,共10个城市上榜,其中常州、南京、苏州均位列前十;常州位居第五,是唯一入围前十的二线城市。

“常州在榜单中排名第五,是前十中唯一的二线城市,也是唯一年度GDP不足万亿的城市,可见常州对新能源这一领域的关注。可以说,中国的新能源产业看华东,华东的新能源产业看江苏,江苏的新能源产业看常州。”

胡润研究院分析,近年来,常州已逐步建成以“发、储、送、用”为关键环节的新能源产业“大循环”发展格局。

在发电端,常州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构建完整,覆盖除多晶硅料以外的所有生产制造环节,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电池片及组件年产能约占全国10%;

在储能端,常州以动力电池产业为主,进行全产业链深度布局,拥有电池材料、电池系统技术研发等31个关键环节,产业链完整度达97%,位居全国首位;

在输送端,常州以智能电力装备产业为主,作为全国最大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常州享有“世界变压器之都”的称号,产品结构覆盖各式型号,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电力电缆产业也具有重要的行业地位;

在应用端,常州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近年来,常州先后引进了一批新能源整车和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加上原有优势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成长壮大,常州已成为江苏省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省二分之一。

企业入驻方面,从上世纪电线电缆行业领军企业上上电缆、输变电产业骨干企业江苏华鹏、光伏行业先行者天合光能等一众企业创建于常州;到本世纪数字能源领域独角兽星星充电、复合材料企业宏发纵横、智能电力装备企业博瑞电力等在行业内精耕细作,逐步发展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再到近年来,宁德时代、比亚迪、理想汽车等新兴产业企业落子常州,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在常设立总部,璞泰来、科达利、贝特瑞、当升、星源材质等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布局常州。常州已成为新能源行业的投资热土,崛起成为了全国新能源产业高地。

《2022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

具体来看,区域分布方面,50强城市中,华东区域上榜城市最多,达26个,占比52%,代表城市有上海、常州、南京;华南区域其次,达7个,占比14%,代表城市有深圳、广州、东莞;华北区域达6个,占比12%,代表城市有北京、天津、石家庄;华中,西南,西北区域分别达3个,占比均为6%,代表城市分别有武汉、郑州、长沙,成都、重庆、昆明,西安、酒泉、乌鲁木齐;东北区域达2个,占比4%,代表城市有沈阳、大连。

《2022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

省份分布方面,江苏、广东、山东的上榜城市数量占据前3名。江苏上榜城市最多,共10个,占据榜单的五分之一;其次为广东,有7个城市,占比14%;山东有6个城市上榜,占比12%。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表示:“中国经济在未来二十年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时期,消费结构升级将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未来经济的增长离不开充足的能源供应支撑。而当前可开发的传统能源资源有限,在‘双碳’目标下,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据悉,这是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单。胡润表示,“我们最终选择了三个维度,分别是优质企业集聚度、中小企业集聚度、新能源投资热度。优质企业是地区经济的领头羊,本身具有深厚产业背景,能够通过多维度的要素支持,利用产业协同优势推动各地产业发展;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的集聚效应非常值得关注。投资热度是城市吸引力的展现,投资热度越高的城市,在区位交通、政策扶持、要素保障、营商环境等方面也普遍较为突出。新能源优质企业集聚度和中小企业集聚度体现一个城市当前在新能源产业的集聚效应,而投资热度集聚度则反映城市在新能源产业的集聚潜力和可持续性。”

《2022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