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资质即将放开 新能源车鲶鱼效应再发酵(2)
除蔚来汽车、车和家等新兴创业项目瞄准新能源造车领域外,小米、阿里巴巴、华为等互联网、高新技术公司也纷纷与传统汽车生产商合作,曲线切入汽车市场。与此同时,时风等有造车和研发基础,但生产资质匮乏的低速电动车企业,同样虎视眈眈。因为在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门槛放开之时,意味着它们也有机会摆脱只能生产低速电动车的命运。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曾表态:“民营资本进入新能源整车生产领域,门是打开的,但要有一定的要求和条件,即这个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方面不是一片空白,而是做了长期的准备、研究,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和开发团队。这是为了防止一窝蜂进入而造成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这意味着,即便理论上非汽车生产企业可以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但仍需满足诸多条件。
在今年3月份发布的《准入政策》征求意见稿中,明确电动车投资主体“需要有3年以上纯电动乘用车的研发基础,具有专业研发团队和整车正向研发能力,掌握整车控制系统、动力电池系统、整车集成和整车轻量化方面的核心技术以及相应的试验验证能力”等不少严苛要求。
热血蓝图
显然,完成上述条件已并不轻松,而在成功获得资质,从事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后,对于新进入企业来说,仍需一笔庞大的资金才能盘活整个链条。
李想算了一笔账,无论从零开始建厂,还是大规模改造代工厂,都需要一大笔资金。“特斯拉花了几千万美元买了丰田在加州现成的厂房,但后期各种设备的投入,已经几十倍于当年购厂的资金。”李想坦言。
在李想看来,如果正向研发一款年销量10万辆以上的电动车,并且打造一个售前和售后的服务体系,以及满足三年的研发、测试、试制、生产,建造或者改造高质量的生产线的前提之下,这一投资至少需2亿-3亿美元。
按照蔚来汽车与车和家的规划,从零开始组建团队、生产线等前期投入,到第一款量产车销售一年的约四年时间中,车和家总计大概需要2亿美元的投入,蔚来汽车则需要10亿美元的投入。
之所以让蔚来汽车们热血沸腾的,还是新能源汽车方兴未艾的市场空间。截至今年10月底,中国已经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2.4万辆。在这其中,仅2013年一年生产的1.7万辆,就已与之前的四年产量总和相当;2014年8.4万辆的生产量,更同比增长高达4倍。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20.69万辆,同比增长3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8.71万辆,同比增长倍数亦与整体新能源汽车市场生产量趋平。在苗圩看来,“汽车业产销连续下滑,而新能源汽车却热度不减,汽车业结构调整已成大方向。”
新能源车市场扩局的另一边,汽车业退出机制也在进一步落实。“目前已经确定有14家企业将在近期停止生产资质,退出市场。”苗圩透露,在此前进入首批“退市”名单中的48家企业,有12家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后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还有另外22家企业正在进行复核性考核。
一面放开、一边紧缩,汽车业正给新兴市场留出更多的空间。“没人能知道接下来的十年会发生什么。时间或许是创业者最好的朋友。”李想的话同样适用于更多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等待者们。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我爱电车网微信](http://www.itdcw.com/uploads/allimg/150421/1_1632356541.jpg)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