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生产资质“重出江湖” 三家企业正受发改委审批

有媒体报道称,知情人士透露,发改委对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的审批暂停到11月底,12月1日开始恢复。这也是河南森源、江苏国新以及康迪电动三家企业出现在发改委审批名单中的原因。

发改委暂停了近6个月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项目核准近日或将重新启动。有媒体报道称,发改委再度核准了3个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项目:河南森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江苏国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碳纤维轻量化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康迪电动汽车江苏有限公司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

新能源生产资质

新能源生产资质

新能源生产资质

而汽车头条APP查阅相关文件显示,河南森源、江苏国新以及康迪电动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目前还未通过发改委的审核,审批结果显示为“其他”。

有媒体报道称,知情人士透露,发改委对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的审批暂停到11月底,12月1日开始恢复。这也是上述三家企业出现在发改委审批名单中的原因。

资料显示,河南森源电动车成立于2015年10月,经营范围包括电动专用车、电动乘用车整车等;国新新能源的“国内首辆碳纤维新能源电动汽车”e25紧凑型A级车已经下线,同时国新新能源2万辆技改扩能项目正式全面启动;而康迪电动车是由吉利控股有限公司与康迪科技集团双方的旗下公司按各占50%股权投资组建,拥有全球鹰K17、全球鹰K12等多款产品。

三家企业或将获得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的消息无疑让业内人士感到意外。此前的消息表示,由于饱受业内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过剩和获批企业竞争力不强的舆论压力,发改委暂停了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审批。而后又有消息表示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提高准入标准,预计明年才会开放审批。

事实上,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确实存在着产能过剩的危机。根据目前汽车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产能布局,到2020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总产能将达到696万辆。这一数字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规划的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的三倍。

而发改委审批通过的十五家新能源企业仅有北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江铃新能源、知豆、长江汽车这5家企业同时获得了工信部的认可,进入了工信部的产品目录。

这就意味着这十五家企业中更多的企业目前的产品没法落地销售。更糟糕的现实是,江苏敏安、合众、河南速达、陆地方舟等获得了新能源生产资质的企业虽然手握令业内羡慕的生产资质,但在造车一事上却少有动作。

有专家表示,开放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的初衷是希望引进鲶鱼搅动市场,如今,这十五家获得资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却没有一家对传统车企造成冲击。

不过,中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直秉持着绝对的支持态度。在双积分政策即将实施以及拟制定禁售燃油车政策的大环境下,发改委是否会再一次放开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的发放,给新能源汽车企业更多的机会?还是准备调整准入标准,重新洗牌?汽车头条APP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