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池突破迷雾寻前路 产业转向高质量(2)

董扬则认为,“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物种,之前适用于3C场景的材料、技术、工艺、标准,均面临变革。”目前,业内对于“车规级”

董扬则认为,“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物种,之前适用于3C场景的材料、技术、工艺、标准,均面临变革。”目前,业内对于“车规级”标准并无统一界定,这就需要“从车规的角度,提升认识,完善车用动力电池的标准,规范等各方面的要求。”

“车规级”的标准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期,大量为科技和3C产业供应电池的制造商转投新能源汽车产业,而真正完全按照整车的要求正向开发出来的动力电池产品及其制造工厂却有所欠缺。董扬呼吁,动力电池也应该按照整车要求正向开发,应用“车规级”的标准。

“车用动力锂电池从所使用的原材料,到制造设备的控制精度,再到生产制造环境的控制,以至后续的测试检验规范,均不同于消费类电池的要求。”董扬表示。

电池技术路线呈现多元

目前,动力电池占电动汽车整车成本几乎近半,甚至更多,电池成本的高企不下制约着电动汽车的价格下沉,在补贴退坡的双重影响下,电动汽车价格难以与传统燃油车匹敌,又进一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规模化发展,从而掣肘动力电池因规模化效应产生的成本下滑,这种动态平衡也限制着锂电池发展的上限。 

因此,锂电池技术正向着成本与性能平衡的方向发展。在新技术和新产业的推动下,未来的能源结构也正在逐步扩充,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原诚寅

“未来新能源汽车是主流,电动化是必然趋势,但不是只有电动化代表新能源,未来的5到10年,可能是多元供给的能源结构,燃料电池、纯电动、混合动力、插电混动,将是完整的新能源的组合。”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原诚寅总结说。

ABEC

随着产业结构逐步成熟,氢燃料电池正在成为我国着力构建的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近年来,全球燃料电池出货量增长明显,今年预计将超过650MW。国内燃料电池汽车2019年1—10月产量已达1391辆,比上年同期增长8.2倍,预计2019年燃料电池出货量累计将达70MW。”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朝云表示,除此之外,氢燃料电池车的技术设施建设也在同步跟进,“目前,全国已建成49座加氢站,其中,今年前10月国内新增加氢站18座,数量已超过2018年全年。预计今年全球加氢站数将达到422座左右。”

不仅是燃料电池,未来固态电池、石墨烯电池、空气电池等多种电池技术路线也将在电动汽车中逐步扩充。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俞会根认为,全固态锂电池是兼顾高能量和高安全的策略,虽然目前固态电池还存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有可能在3年之内找到解决方案,5年之内实现小试,8年之内进入大规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