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电混动车热销引争议 车企纷纷加大技术投入(2)

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倍。1-11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5.67万辆,同比增长5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2.58万辆,同比增长近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1.36万辆,同比增长近25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7363辆,同比增长188%,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9949辆,同比增长245%。

      政策也再次施压。10月16日,工信部、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 《关于加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的通知》,提出将对“达不到车型燃料消耗量目标值车型停产、限产”等五项处罚措施。上一年度平均燃料消耗量不达标企业的扩产项目,将不给予办理,该规定自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车企不得不做出选择。越来越多的车企对混合动力技术加大投入。近期,吉利宣布与科力远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混合动力技术。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在2018年之前上马混合动力。北京现代也计划将投放3款混动车型,以降低企业平均油耗。

      当然并不是所有相关方都看好混合动力,比如北京市政府。在2014年1月公布的《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中并未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纳入补贴范围中。尽管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将废止新能源汽车地方推广目录。不过至今,北京市依然没有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进行补贴。

      毋庸置疑,比亚迪的模式在市场中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但需要提醒的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逐步退出的时候,新能源汽车市场需要考虑如何实现持续增长。2014年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标准在2013年基础上下降5%,2015年则在2013年标准基础上下降10%。

      与此同时,国外车企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亦虎视眈眈。除了掌握混合动力核心技术的丰田,大众、宝马也在中国市场积极为插电混动产品做准备。2014年广州车展上,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表示:“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一些新能源汽车,比如BMW 530Le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能够在一些限制牌照发放的大城市获得新能源车专用车牌。”

      一旦新能源汽车市场完全打开,中国汽车企业遭遇的冲击不堪设想。留给中国车企们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逆转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