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罚单开出 补贴新政可期
昨日,工信部公布对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的处罚,其中情节最为严重的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被“取消整车生产资质”。业内人士将此视为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将出炉的前兆。
综合上海证券报和人民日报等媒体消息,我国自2009年起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予以补助,截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334.35亿元。期间,有个别企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骗取和违规谋取财政补贴,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为整饬市场秩序,2016年初,工信部、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情况及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专项核查。9月初,财政部将部分严重“骗补”的典型案例向社会公开曝光。
昨日,工信部公示了行政处罚决定。其中,“骗补”情节最严重的是吉姆西公司,其因虚假申报2015年销售新能源汽车1131辆,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6156万元,工信部给予“取消整车生产资质”的处罚。此外,工信部对涉及“有牌无车”的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给予“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问题车型、暂停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申报资质、责令进行为期6个月整改”等处罚措施。与此同时,相关企业所在地方政府根据核查结果启动了法律程序。
多家上市公司的新能源汽车业务被波及,包括金龙汽车、京威股份等。工信部的处罚显示,金龙汽车的控股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简称“苏州金龙”)2015年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19亿元,财政部将追回其2015年中央财政预拨资金5.19亿元,并拟对其做出按违规问题金额的50%处以2.60亿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同时从2016年起取消苏州金龙中央财政补助资格,何时恢复将视其整改情况并按程序重新予以审批。
在公布处罚决定后,业内普遍期望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策将出台。工信部在公布处罚决定的同时,还就规范新能源汽车补贴提出下一步举措。如,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资金由事前拨付改为事后清算;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中将适当调整客车和专用车补贴方法,设置相关技术门槛,鼓励技术进步,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防止出现地方配套补贴标准过高现象;适当提高推荐车型目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此外,工信部近日将公布修订后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从企业设计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售后服务能力和产品技术性能、质量保证能力等方面提高准入门槛。
在多次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吹风会上,工信部、财政部高层均表示,将进一步完善财政补贴政策,改进补贴资金拨付方式,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以扶优扶强。
在业界看来,主管部门通过提高门槛、奖惩并行,倒逼新能源汽车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更有利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长期发展。“我们的补贴是直接给钱,国外更多的是退税,让政策落到个人头上而非企业头上,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杨建议,一个产业的发展变化非常快,政策的动态调整也应更加及时。
在此次的处罚开出后,更为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补贴后期调整的方向,工信部等四部委提出了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方案:
——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资金由事前拨付改为事后清算。
——适当调整客车和专用车补贴方法,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防止出现地方配套补贴标准过高现象。
——适当提高推荐车型目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另外,为走出“有补贴就有骗补”怪圈,确保国家政策落到实处、严防“骗补”事件再次发生,相关部门完善了三大保障机制:
——建立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实时调整机制,增加车辆行驶里程与补贴挂钩的考核条件,根据技术进步和市场情况,提高补贴车型技术条件、适当降低补贴额度,促进推广车辆的应用。
——建立新能源汽车运行实时监测机制,完善中央、地方、企业三级监测平台,保障车辆使用的安全,加强车辆使用情况的考核。
——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实施动力电池统一编码制度,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市场抽样核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业内专家也指出,曝光、处罚对新能源汽车的“骗补”起到震慑作用,新能源车企业发展也将出现分化。财政补贴政策的完善、企业准入门槛提高,可以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也有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对于行业龙头企业将产生利好。A股中比亚迪、福田汽车、万向钱潮等龙头生产企业望受益。
【相关阅读】
四家恶性“骗补”新能源汽车企业被罚
继9月份财政部将新能源汽车部分严重“骗补”的典型案例向社会公开曝光之后,12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门户网站公布了对苏州金龙等企业的行政处罚决定,对4家企业给予“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问题车型、暂停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申报资质、责令进行为期6个月整改”等处罚措施。
新能源车骗补 这个窟窿该堵
自2009年起,中央财政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予以补助,但个别企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骗取和谋取财政补贴,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2016年初,“骗补”问题被媒体曝光后,工信部、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开展专项核查。9月初,财政部将部分严重“骗补”的典型案例向社会公开。
取消资质!工信部惩戒新能源汽车恶性“骗补”企业
工信部20日公布对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处罚,对“骗补”情节最为严重的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取消整车生产资质”。
工信部处罚4家骗补新能源车企 补贴2020年或退出
12月20日,工信部在官方网站公布了对苏州金龙等企业的行政处罚决定,对4家企业给予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问题车型、取消目录等多项严重处罚。至此,我国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处理结果“落地”。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