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锂OR三元锂 自主新能源发展之路在何方?(2)

从2011年年底开始先吃螃蟹的比亚迪E6开始,再到今天北汽、江淮、长安、一汽、东风等绝大部分车企的跟进,短短3年,中国自主新能源汽车已然坐上了“过山车”。

  目前,北汽可算是特斯拉模式的代表。北汽新能源跟韩国SK集团合作的三元锂电池项目已经投产,跟德国西门子在电驱动系统领域的合资公司也已经成立。在产业链下游,北汽新能源跟经销商庞大集团成立一家京津冀地区的合资公司,拓展该地区的营销和服务业务。在分时租赁领域,也跟富士康成立了合资公司。值得关注的是北汽集团对美国硅谷一家名为Atieva的电动车设计公司的投资。北汽集团在2014年2月宣布收购Atieva的25.02%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另一家中国公司乐视也是Atieva的股东,这让乐视在宣布自己造车计划的同时,看上去又多了一重身份——北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盟友。

  相比之下,万向的模式更像“比亚迪模式”,即通过一系列增强新能源实力,先并购了破产的系统A123公司,获得了磷酸铁锂电池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收购了电动车制造厂商菲斯克,获得了电动车整车制造的制造技术、商标、团队以及经销网络,形成了一整套电动车制造的闭环。

  如果说技术路线选择、资源运作方式依然单纯的停留在主机厂“造车”意志之上,那么如何撬动私人消费市场,已然是关系到后续能否可持续发展的生死命题。在中国,尽管当前消费者接受度正在提高,但新能源汽车碍于制造成本,其推广依然困难重重。如果说未来哪一天政府补贴退出了,企业又该如何活下去?这恐怕是摆在所有新能源汽车企业面前的共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