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电动汽车城市公交模式创新研讨会在西湖区举行

截至目前,“微公交”项目在西湖区累计投放9811辆,已建成可充换电智能立体车库租赁站点4处,“微公交”酒店3处,“微公交”平面站点13处,初步形成了区域建设“微公交”体系,有效缓解了城区交通压力。

2014中国电动汽车城市公交模式创新研讨会在西湖区举行

2014中国电动汽车城市公交模式创新研讨会在西湖区举行

2014中国电动汽车城市公交模式创新研讨会在西湖区举行

12月19日下午,2014中国电动汽车城市公共交通模式创新研讨会在西湖区举行。来自中央、省、市、区相关部门的与会领导首先来到杭州微公交实时监控调度中心观看了微公交实时监控调度系统,听取了微公交项目在西湖区运行的具体情况,并前往微公交租赁点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委书记、副主任,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会理事长陈清泰,副省长毛光烈,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鸿铭,区委书记王立华,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章根明出席。

万钢在讲话中指出,杭州市在探索电动汽车市场化租赁方面作出了表率,在推动模式上进行了创新,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当前,我国正处于抓创新驱动发展的时期,对于杭州市创新公共交通模式而言是一次机遇。对于推动电动汽车发展,我们一定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积极探索研究新形势下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要引导和创新商业模式来培育新的市场增长点,使电动车进一步走进大众市场;要在开展电动车分时租赁的情况下,建立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互联互通的平台,完善网银支付结算体系、充电体系和运营体系,保障电动汽车市场又好又快发展。

毛光烈在讲话中指出,“微公交”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很有价值和意义,它是智能交通网络服务模式的创新,是利用模式的创新,也是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更有效实现方式的一种探索,对于城市交通的变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微公交”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运行,其带来的作用和效果不言而喻,杭州市要把这种模式继续运行下去,以点带面发挥辐射效应,在浙江省乃至全国推广。要把这种商业模式作为支持的重点,带动全社会的技术创新、汽车制造方式的创新和汽车相关服务行业模式的创新。

张鸿铭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杭州正处经济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也处在破解“城市病”、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阶段。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对于推动产业发展、推进节能减排、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杭州市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大市。尤其是吉利控股集团和康迪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探索的纯电动汽车自驾租赁“微公交”模式,自2013年9月在西湖区试运行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章根明在汇报中指出,近年来,在中央、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西湖区积极发展电动汽车产业,探索绿色低碳的公共交通模式,缓解区域交通“两难”问题,取得了初步成效。西湖区大力支持纯电动汽车自驾分时租赁的“微公交”模式,全力支持该项目在全区范围的试点和推广。在项目推进上,西湖区紧跟“微公交”项目站点建设、推广应用等关键环节,加强规划布点,优化为企业服务,为“微公交”模式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据悉,截至目前,“微公交”项目在西湖区累计投放9811辆,已建成可充换电智能立体车库租赁站点4处,“微公交”酒店3处,“微公交”平面站点13处,初步形成了区域建设“微公交”体系,有效缓解了城区交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