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能源汽车拿下多项第一 产业发展催生“合肥模式”(2)

作为合肥十大重点产业之一,得益于政策扶持和企业创新,新能源汽车多年来拿下无数“第一”。

  电动轿车产业化初期,江淮将电动轿车定位为“城市代步车”,合肥市确定了“定向购买”模式,顺利打开了推广局面。以整车及相关零部件企业为主体组建售后维保体系保障示范运行的安全。其次,以市场为导向持续开发新产品。合肥市根据市场需求,成功开发7.5-12米纯电动公交客车平台,10米及12米纯电动旅游、通勤、客运客车平台,12米增程式电动公交客车平台,10-12米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平台,纯电动特种车辆平台,纯电动乘用车平台,增程型电动乘用车平台,电动载货车平台。新能源商用车、乘用车及电动客车专用底盘等产品体系较为健全,合肥市有70多款新能源汽车车型上了国家公告目录,占全国6%。

  到2015年,合肥新能源汽车将争取累计突破2万辆,动力电池成本大幅下降,裸车成本与传统车基本持平。在产业方面,合肥市将依托江淮、安凯、国轩高科等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和研发机构,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完善产业链条,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与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