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新能源车吸引力才能强起来 非货币化扶持政策符合国际惯例
近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目标是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30%,力争经过15年努力,引导纯电动汽车成为主流、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趋于普及,让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汽车强国行列。
笔者认为,征求意见稿目标清晰、路径科学、直指要害,将为未来15年中国汽车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绘制好新蓝图。
不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孵化过程中,既要做好大规划,还要抓实小细节。新能源汽车占比逐年提高,不光是纸上数据有亮点,也会为中国汽车社会带来结构性变化。各级政府应未雨绸缪,针对汽车社会的结构性转型升级,做好政策储备和服务,提升新能源汽车车主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使市场自发形成的吸引力成为产业孵化的不竭动力。
在财政补贴下调后,新能源汽车销量已出现连续多月下滑。业内人士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全年累计销量不排除会出现首次下滑。但是仔细分析,除去补贴下降的原因,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差、一些车型质量仍不稳定、产品续航能力差等因素也影响了其产品粘性。这意味着,一些新能源汽车仍然没有凭本事建立起足够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以产品性能来说,国内一些新能源汽车宣传的续航里程虚高,频频被业内人士和消费者吐槽。北方进入冬季后,一些本来就“吹泡泡”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又遭遇低温考验,车主不敢使用暖风成为槽点。有北京媒体报道,无奈之下,北京等一些地方的车主开始安装驻车暖风机,烧柴油暖车,这一做法不但不环保,还存在一定的危险。环保部门应当依据环保法规对这种危险的改装予以查处。但从源头上,市场监管部门应当规范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市场宣传,杜绝不负责任的吹牛,向消费者明示实际工况续航里程。
在很多城市,充电环境差是令新能源汽车车主头疼的事。公共充电桩数量少,坏掉的充电桩得不到及时维修,充电桩标准差异带来的兼容性差,燃油车强占电动车充电车位等顽疾,使电动车车主笑不起来。针对这些顽疾,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应当下大力整顿,及时出台相关文件和地方性法规,确保新能源汽车能够拥有便利的充电环境。同时,应当着眼于未来15年汽车社会的结构性变化,大力推动资本进入充电桩市场,不能只管造车、卖车,不管车主实际使用感受。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领导近日公开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还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中间还有一段艰难的历程。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没有补贴政策的情况下相关非货币化扶持政策。
笔者认为,非货币化扶持政策符合国际惯例,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更强的吸引力,对未来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将非常大。
国务院办公厅此前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释放汽车消费潜力。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目前,一些城市已纷纷做出政策响应,增加新能源汽车额度等,但也有城市没有很好地回应。
除了不限购、不限行,新能源汽车非货币化扶持政策还可以包括,地方政府部门提供的停车费、通行费减免优惠和保险政策优惠等。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