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泰: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已由导入期转为成长期

进入2016年中国电动车的发展有导入期到成长期。产品丰富,市场可选择增多,政策驱动和市场驱动双向并行。但是,大浪淘沙的时代已经到来,不仅在整车,也反映在上下游整个产业链。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府各项叠加政策的推动下,取得了快速发展。中汽协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50.7万辆,成绩喜人。但成绩的背后仍潜藏着诸多问题。核心技术尚未突破,企业重规模而轻创新,依赖补贴等问题仍比较突出。1月14日,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7)在北京举办,聚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问题。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主要就2016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形势以及下一步的展望。

2016年时电动车站的标志年,各国已经把提高电动车作为一个竞争的制高点。当前,有很多企业由试试看转向了铁了心干,很多企业已经把新能源汽车作为公司战略核心。

企业的研发路径在变化,有燃油车的引进消化吸收,正在转变为开放条件下自主创新。由于我国电动车产业化走在了世界前端,给予了整个产业链自出创新求发展的机会,有一批没有退路专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企业,这些新进入者带来了新的思路,对于老汽车人而言听了之后会很有感触。

这种新的活力,正在改变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路径。从此意义上来说,已经开始有收获。

以2020年为节点,电动车将面临新的发展态势。

进入2016年中国电动车的发展有导入期到成长期。产品丰富,市场可选择增多,政策驱动和市场驱动双向并行。但是,大浪淘沙的时代已经到来,不仅在整车,也反映在上下游整个产业链。

汽车补贴淡出之时,就是合资品牌大量进入之日。国内竞争之时序幕,国际化竞争才是真正的惨厉。“当市场竞争格局出现之后,不要因政策调整不及时而削弱竞争。”陈清泰表示。

后补贴时代,政策如何定?立足后补贴时期,打铁还得自身硬。据陈清泰介绍,2020年将迎来后补贴时期,购车补贴退出,但功能性补贴仍然在,此时,电动车将怎样与传统能源车抗衡,应做好三件事,首先制定中长期战略;持续掌握核心技术;以产品品质品位打造自主品牌应得市场认可。

今天的新能源之热,是由于其潜在的低碳、信息化、智能化等特点,这也将成为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