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明:2020年新能源公交规模将达35万(2)

总体上看,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基础设施,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客运行业的推广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车辆运营还是

  总体上看,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基础设施,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客运行业的推广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车辆运营还是很困难,城市客运电动化还是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存在瓶颈,产品性能仍不能适应城市客运运输的需要,目前汽车产业普遍是借鉴新能源家用小汽车领域的设计理念,电子选型,充电方式等现有的经验直接移植到城市客运车辆的设计,对城市运营特点和需求考虑的不够充分,特别是在电池技术方面仍然存在瓶颈,新能源汽车电池体积大,衰减快。如目前纯电动城市公交车的续驶里程通常为150公里以内,会逐年快速下降,与目前全国公交车平均日运营里程190公里存在差距,电池也挤压了载客面积,单车载体数仅为普通公交车的80%到90%,从实际运营情况三辆纯电动公交车仅相当于两辆燃油公交车。

  二是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较为滞后,总量结构仍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充换电站是保证新能源车的运营基础,现有的新能源车辆充换电措施落实困难,难度分布不均衡,难以满足运营需要,给公交线路,运营组织安排带来了较大的障碍。如深圳市目前有新能源公交车3000余辆,深圳市一车一位,充电桩出口超过70%,公交车等充电的情况普遍存在。

  三是新能源汽车政策体系不完善,企业的主动选择的动力不足,近年来国家在相关部委,在新能源车辆的购置,相关税费减免出台了一系列的补贴政策,有效降低了客运车辆的购买成本,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但对于新能源客运的车辆运营,维护和电池回收等环节,目前尚未出台扶持政策。新能源汽车成本没有优势,特别是电池维护和更换费用昂贵,企业对新能源车辆使用不高,车辆实际运营效果也不是很好。在实际使用过程里面还不是很理想。

  第三,科学推进城市客运电器化发展,近年来,各地交通运输部门积极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要求,在新能源客车技术不成熟,政策不完善的情况下,努力克服困难,先行先试。为新能源客车的快速发展积累了经验,应该说,我们的客运企业也是蛮拼的。下一步交通运输行业将综合考虑新能源汽车推广的状况以及经济和效益,继续发挥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主阵地的作用。科学地推进城市客运电气化的发展。以需求导向努力适应用户需求,客运企业是新能源客运车辆的最终用户,决定了新能源车辆能否在城市客运行业顺利地推广。希望我们的生产企业能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研制符合运营要求,技术可靠的产品,希望我们的企业认真地梳理新能源车辆在使用中的问题,与运营企业提出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的提升。赢得用户才能够赢得市场,只有用户点赞,才能够扩大市场,我相信只要生产企业和车辆用户双向互动,产品一定会物美价廉,在国际市场上也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其实这个策略就是改变过去我们在研发制造过程中,双方共同地提出我们需要的产品,共同为运营提供更好的更可靠的一些车辆。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改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针对新能源客车使用中存在的时间短,行使成本高,充电不方便等问题,密切关注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确定推广应用的技术路线,配合相关的部委,积极推动出台新能源公交车使用环节的扶持政策,营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使用的政策环境。引导城市客运企业主动选择更多的使用新能源汽车。

  三是坚持目标导向,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指导各地运输部门结合城市发展特点,城市交通发展和居民出行需要,按照统筹规划分布实施原则。编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技术路线,重点任务,配套政策。未来5年,力争每年全国城市客运新增车辆5万辆以上。到2020年底,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应用规模达到相应25万到35万这样一个区间。

  四是坚持群策群力,城市客运电动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立体推进协同创新,我们将借助新能源汽车发展电动汽车百人会重要的平台,加强相关技术和政策的研究,畅通和有关部门、客运企业、生产企业、科研机构等沟通交流的渠道,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构件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的验证,自觉地服务于我国新能源的产业升级。

  女士们,先生们,加快推进城市客运电动化发展任务艰巨,我们愿意与有关部门和各界人士一起,创新实践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在客运行业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