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理工氢能研究院张锐明:材料工业基础薄弱制约我国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
2021第二届下一代电池技术与市场应用研讨会 摄影/电池网张倩
电池百人会-电池网4月15日讯(陈语 林音 山东枣庄 图文直播)4月15日,在山东枣庄高新区召开的2021第二届下一代电池技术与市场应用研讨会上,广东省武理工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锐明发表了题为《氢能规模化应用之路如何才能看得准、走得稳》的主题演讲,分享了燃料电池发展历史、氢能规模化应用的挑战、中国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发展建议等,电池网选取了其部分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广东省武理工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锐明
张锐明表示,未来能源应具备清洁、可再生、安全/使用方便、易于获取/低成本等特性,氢能与燃料电池从生产、使用到回收再利用,都是绿色循环链条,在未来能源中将扮演最关键的角色,是碳达峰、碳中和的一条重要途径。
燃料电池将氢能直接转换成电能,无燃烧、无热/功转换、低热、无红外,并且完全无污染、无碳排放,还可完全无污染、无碳排放。但燃料电池供应链太广泛,使用条件非常复杂,在实现氢能规模化应用的路上,目前还困难重重。在张锐明看来,氢能产业发展将会是一场马拉松:高技术壁垒、产业链不配套、成本居高不下、氢来源问题、氢能基础设施欠缺、工业基础与资源制约因素等难题待解。
关于我国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情况,据张锐明介绍,目前我国刚刚由技术开发阶段进入到市场导入阶段,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初步满足商用车需求,部分性能追赶国际水平,但在工程设计与验证能力、关键零部件制造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明显差距。同时,产业链不完善,材料差距较大,相关标准、法规及测试手段仍滞后也制约着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氢燃料电池材料工业基础薄弱,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双极板等原材料对于进口依存度高,亟待提升国产化水平。
氢能规模化应用之路如何才能看得准、走得稳?张锐明表示:核心技术是支撑,需要有产业制高点;国家政策是根本;因地制宜发挥当地优势才具有商业竞争力;需要行业间、企业间实质性合作与全正向开发。
(以上观点根据论坛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
【2021第二届下一代电池技术与市场应用研讨会】
4月15日,由枣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池网主办的2021第二届下一代电池技术与市场应用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电池、新能源产业链各环节核心企业代表、科研院校专家、研究机构领军人物、媒体代表等近150位嘉宾齐聚山东枣庄,共议锂电池产业的升级之路、固态电池的量产之路、燃料电池的商用之路、最具投资价值的下一代电池技术等,就下一代电池的产业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