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谊:叫板特斯拉并非空穴来风
备受瞩目的上海车展本周开幕。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带着他的新能源军团来了。步入上海车展北汽集团展区,数十辆乘用车、越野车、城市多功能车、纯电动乘用车等一字排开。同时,北汽集团还展示了轻量化车架、核心动力技术、车联网概念系统和新能源核心技术展示系统等,阵容可谓豪华。
北汽作为国家汽车工业的支柱企业之一,近几年品牌战略的变化之大业内并不多见。其掌门人徐和谊也自然成为汽车行业的风云人物,这位土生土长的北京汉子仿佛去哪都是头条,话题不断。
传颂至今的“现代速度”
2002年,在北京汽车工业陷入困境之时,徐和谊由北京市经委副主任调任北京现代董事长。当时摆在从未涉足过汽车产业的徐和谊面前的是,外界普遍认为的一个“烂摊子”。彼时,少有人认为北京汽车工业集团与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的结合是个好主意,甚至外界将二者的结合称之为“弱弱联合”。如此情形之下,加上一位此前没有涉足过汽车行业的外来大帅,质疑声可想而知。
但北京现代这个担子却让徐和谊热血沸腾。他似乎钟情于工业,1978年考大学填报专业时,徐和谊就选择了“是男人才干的”炼铁专业,大学毕业后如愿进入首钢,离开前已是首钢总公司副总经理。此后,徐和谊历任北京市委工业工委副书记,北京市经济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2002年10月18日,北京现代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实际上,正是在徐和谊的努力下,北京现代项目创造了从双方正式接触到正式签约仅用224天、到公司正式揭牌仅用371天的惊人纪录。不仅如此,12月23日,北京生产的第一辆“索纳塔”轿车下线,而这距离中韩双方的初次接触,也仅用了436天。
用兵贵神速来形容徐和谊的做事风格,显然并不为过。此后,一项项中国汽车工业合资合作的纪录被徐和谊和他的团队刷新着。
北京现代实现了当年筹建、当年出车,并仅用63个月便实现累计产销汽车100万辆的国内最快速度,从2003年产销5万辆,到2009年产销57万辆,累计生产汽车183.1万辆,累计销售收入1777.83亿元,累计利润突破127.04亿元,直接带动就业8万人……“现代速度”被业界传颂至今,徐和谊带领下的“北京现代”以弱势品牌进入中国汽车强势阵营的案例也被输入多家EMBA的营销管理教程中。
化茧成蝶的北汽集团
2006年10月10日,徐和谊正式接过了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帅印。
但徐和谊接下的却是一个产权关系尚未理顺的企业。作为北京汽车工业的领导机构,北汽控股却不掌握北京奔驰、北汽福田、北汽有限的控股权。这三家企业的大股东是北京汽车摩托车制造公司。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没有资产控制权,就没有指挥权,甚至没有话语权。在随后的时间里,徐和谊尽全力解决产权关系不顺的问题。他的做法是,重新定位各企业的产品结构,北汽福田定位于自主品牌商用,北汽有限定位于自主品牌轿车,同时将北京奔驰不再生产的切诺基2500、北京212越野车,甚至二代军车全部转移到北汽有限生产。此后,北汽控股相继将北京奔驰、北汽福田的股权从北汽摩转移至名下,真正理顺了内部产权关系。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北京汽车工业“散、小、乱”的现状,优化产业布局,徐和谊提出并实施了构建“整车、零部件、自主研发、服务贸易和改革调整”等“五大平台”,将直属二级企业从34家整合为14家。到了2010年,北汽初步完成蜕变:福田成为亚洲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北汽集团累计生产汽车150.4万辆,销售汽车150.1万辆,实现营业收入1584亿元。银行家们争着向北汽提供贷款,北汽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属国企中第一家当年利润过百亿元大关的企业集团,成为首都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企业。
整个“十一五”期间,北汽集团的利润增长了10倍,增速在整个汽车行业中屈指可数。但在2006年徐和谊执掌北汽之初,北汽净资产却接近于负数,仅对外已形成债务的担保就超过40亿元。
“难以想象他能如此迅速地完成从政到从商的角色转换,他比较强硬,做事雷厉风行但不莽撞,充满了诸葛亮式的智慧,正因为这样的风格,才能使北汽化茧成蝶。”一位与徐和谊熟识的汽车业内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