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孟光:动力电池产业面临分水岭 智能制造助力降本增效

在新能源汽车补贴加速退坡的背景下,动力电池行业冰与火交织,产业面临分水岭。面对行业新一轮洗牌,钟孟光建议动力电池企业需从降低成本及提升能量密度两个方面发力。

第5届锂电“达沃斯”论坛现场

第5届锂电“达沃斯”论坛现场

锂电“达沃斯”-我爱电车网11月23日讯(张倩 梁小婧 广东汕头 图文直播)11月23日,一年一度的全球电池行业盛会——第5届中国(广东·汕头)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ABEC 2017,锂电“达沃斯”)在广东汕头隆重开幕,来自全球锂电新能源产业链的矿产资源、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设备、检测、电芯制造及组装(PACK)、电池管理系统(BMS)、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储能等700多位重量级贵宾、行业企业家出席。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董事长秘书钟孟光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董事长秘书钟孟光

24日上午,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董事长秘书钟孟光在论坛上做了主题演讲,分享了《应对新挑战寻找新路径》,中国电池网摘选了其部分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在我国“十三五”规划要求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比例,推动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我国支柱产业之后,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钟孟光介绍,自2009年起,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市场认可度得到大幅提升,某些细分市场已经能够和国际一线品牌同台竞争。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超过50万辆累计推广量超过100万辆全球占比均超过50%。2017年前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51.7万辆和49.0万辆,预计年底可以突破70万辆。

“今年9月28日,五部委联合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即CAFC、NEV双积分管理),自2018年4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备受市场关注的双积分政策正式落地。”钟孟光认为,双积分制度的实施将利好新能源车产业发展,加速我国新能源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2019、2020年的积分比例要求,为我国实现2020年200万辆目标加上保险,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将步入快轨道。

在新能源汽车补贴加速退坡的背景下,动力电池行业冰与火交织,产业面临分水岭。在钟孟光看来,电池产业集中化,合纵连横各方结盟,行业优胜劣汰,第一梯队做大做强的趋势已不可逆转。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的再次降低,对企业控制制造成本提出了考验。同时,政策调整将支持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求进一步提升,对电池企业技术研发提出了挑战。

面对行业新一轮洗牌,钟孟光建议动力电池企业需从降低成本及提升能量密度两个方面发力。其中,改进工艺可降低材料成本,采用智能制造扩大规模效应与提升良率可降低生产成本,梯次利用可降低生命周期成本。

“扩大规模效应与提升良率降低生产成本,很重要的推手是全自动生产,推进智能制造。沃特玛从2016年开始就推进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制造,目前的效果看,1GWHPACK人工生产成本从3300万降低到目前的250万,节约成本3050万。”钟孟光透露,当然了,沃特玛通过推进智能制造,不仅节约了制造成本,还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产品瑕疵,提高产品合格率。“沃特玛产品次品率控制在900ppm以内,这对产品品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对于提升电池能量密度,钟孟光认为,路径一是采用大容量电芯,通过电容提升、电压提升和轻量化设计实现从145Wh/Kg到160Wh/Kg的提升;路径二是从系统规划及详细设计层面提升PACK成组效率。具体来说,在系统规划层面,可先从电芯的体系和尺寸选择入手,提高与整车动力系统匹配度;其次通过优化整体排布提升空间最大利用率;最后在整个系统层面尽可能减少层级。在详细设计层面,可从从新成组方式、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以及极限设计四个方面进行,新成组方式实现大模块设计以及一体化设计,极限设计需要找到最佳设计点并去除过余设计。

(以上观点根据论坛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