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国内纯电动客车产量表 总产量仅2135辆(2)

从各家企业数据来看,由于2016年开始进入国家规定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的第一年里,购置8米以上纯电动客车的最高补贴额度未变

从各家企业数据来看,由于2016年开始进入国家规定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的第一年里,购置8米以上纯电动客车的最高补贴额度未变,而6-8米纯电动客车的最高补贴从30万/辆下降到最高25万/辆,再加上去年年底是6-8米客车的集中冲刺期,因此,1月份,很多企业的6-8米纯电动客车产量骤减。

比如,中通客车今年1月份纯电动客车产量为285辆,排名第四,市场份额13.3%;它当月的6-8米纯电动客车产量只有6辆,占比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中通去年12月份的6-8米纯电动客车产量当月占比可是达到了惊人的67%!

再比如,仍然保持老大哥宝座的宇通客车,1月份生产各类纯电动客车476辆,同比增长163%,市场份额为22.3%,但它的6-8米客车产量只有4辆!相比去年12月6-8米纯电动客车产量占到宇通当月产量的36.5%(这还不算高的,很多企业都超过了50%),这一数字下降的也是比较快的。

苏州金龙,今年1月份生产纯电动客车只有42辆,市场份额2%,排在行业第十名(比2015年12月跌落了六位),其中6米轻客为40辆。而在2015年12月,该企业的纯电动客车月度产量达到了2018辆,6-8米车型的占比接近60%。其1月份纯电动车产量下降到不足三位数,跟去年年底的轻客“冲刺”有直接关系。

总体来看,相比2015年6-8米纯电动客车在整个市场上的占比达到60-70%的份额,2016年1月份的纯电动客车市场,8米以上车型是主流。这一趋势,也会影响到2016年一季度甚至上半年纯电动客车市场的发展方向。

部分不太显眼的企业进入视野

在1月份的市场前十排名中,由于不少主流企业都在去年四季度的旺季之后进入了调整期,因此,一部分以前不太显眼的企业进入了人们视野当中。虽然这带有较大的偶然因素,但也有助于人们对市场格局的重新认识。

其中,上汽大通1月份跃升到了行业第三(月产量310辆,份额14.5%),这家企业,很多传统的公交企业和客运企业都不太熟,这是一家专门生产制造宽体轻客(欧系轻客)的商用车企业,隶属于上汽集团旗下,6米纯电动客车产品名为大通EV80,主要从事租赁、通勤等用途。

第六名江苏九龙汽车,其实也是一家以轻客生产销售业务为主的企业,在纯电动之风兴起之前,该企业基本上“偏安一隅”,很多产品都用于出口。新能源之风吹遍神州之后,九龙纯电动轻客才逐渐为人们所知,但即便这样,很多传统公交公司和客运公司对九龙也不算太熟悉。1月份,江苏九龙生产了138辆纯电动客车,全部是6米纯电动海狮轻客,市场份额6.5%。

第七名山西皇城相府宇航汽车,很多人估计都没听过。这家企业在销售市场上的动静,显然没有资本市场上的动静大。今年2月15日,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2月14日,公司与宇航汽车、皇城村委会、阳城县皇城相府(集团)实业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多氟多拟以货币5100万元收购皇城村委会持有的宇航汽车51%股权。按照合作意向书,多氟多还将以借款方式向宇航汽车投入资金约3.5亿元,用于维持宇航汽车现有产能正常生产和产能扩大。根据宇航汽车2016年全年盈利完成情况,多氟多可考虑对皇城村委会、皇城实业剩余股权按收益法估值并在2017年进行收购。这家公司在2015年全年的纯电动产量才144辆,2016年1月份,宇航汽车的月产量达到103辆,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产量,难道意味着这家山西企业要借股东方易主,大展拳脚了吗?

总体而言,受新能源客车采购的季节性波动、新能源旺季之后的短暂调整等因素的影响,1月份纯电动客车市场的排名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很多有实力的企业,如苏州金龙海格、东风汽车、厦门金龙、厦门金旅等,虽然1月份产量都跌出了行业前十(海格刚好第十),但是应该很快就能够恢复常态,追赶上来。2016年的纯电动客车市场格局,变数虽有,但大企业的地位会相对稳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