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我国造船市占率全球领先 五部门发文加快发展电池动力船舶
图片来源:中国船协
据工信部装备工业二司10月27日发布的数据,2022年1-9月,我国造船完工量278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8.4%,其中海船为916万修正总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24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0.1%,其中海船为1541万修正总吨。截至9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025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0%,其中海船为4317万修正总吨,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9.1%。
1-9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5.9%、53.6%和48.0%,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2.6%、48.3%和41.3%,均位居世界第一。
1-9月,我国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68.1%,比2021年底下降1.2个百分点;新承接订单量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67.9%,比2021年底下降1.4个百分点;手持订单量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67.2%,比2021年底下降2.3个百分点。
此外,就在9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液化天然气(LNG)、电池、甲醇、氢燃料等绿色动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船舶装备智能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内河船舶绿色智能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形成。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绿色智能内河船舶设计、建造、配套和运营企业,打造一批满足不同场景需求的标准化、系列化船型,实现在长江、西江、京杭运河以及闽江等有代表性地区的示范应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初步构建良性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内河船舶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建立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
到2030年,内河船舶绿色智能技术全面推广应用,配套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商业模式等产业生态更加完善,标准化、系列化绿色智能船型实现批量建造,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大幅提升,初步建立内河船舶现代产业体系。
《实施意见》提出优先发展绿色动力技术。一是积极稳妥发展LNG动力船舶,重点推动LNG动力技术在沿海、长江干线、西江干线、京杭运河等中长距离2000载重吨以上货船、工程船等应用;二是加快发展电池动力船舶,重点推动纯电池动力技术在中短途内河货运船舶、滨江游船及库区湖区船舶等应用;三是推动甲醇、氢等动力技术应用,推动甲醇动力技术在货船等应用,探索氢燃料电池动力技术在客船等应用。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