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我国新能源产业企业法人单位1.17万个 占12.2%

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末,全国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9.60万个,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0.32万个,占3.3%;新能源产业1.17万个,占12.2%。

国家统计局

1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末,全国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9.60万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9.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绿色环保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海洋装备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领域。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50万个,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5.6%;高端装备制造业1.45万个,占15.1%;新材料产业2.04万个,占21.3%;生物产业1.49万个,占15.5%;新能源汽车产业0.32万个,占3.3%;新能源产业1.17万个,占12.2%;绿色环保产业1.63万个,占17.0%;航空航天产业0.12万个,占1.3%;海洋装备产业0.02万个,占0.2%。

此外,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156.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1.4万件,分别比2018年增长63.6%和65.1%;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39.2%,比2018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得益于超大的市场规模、完整的产业体系、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充分的市场竞争,我国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产品性能和质量在不断提升,逐步形成我国新的优势产业。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为全球绿色发展贡献了可持续力量。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单晶硅、多晶硅等绿色产品产量快速增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绿色动能”。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领跑全球,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945.8万辆,比2018年增长6.9倍,产量连续9年居全球首位,占全球的比重超过60%。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形成。2023年,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分别达到6.5亿千瓦、1.4亿千瓦,比2018年分别增长了4.9倍、7.4倍。天然气、水核风光电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在不断地提高,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