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背后的隐忧 新能源汽车走到了十字路口(2)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将打造民族品牌视为“最大情怀”的老总还十分看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积累。“上汽插电强混的软件全部是自己开发的,为什么?因为我们不想被别人掌控。我们有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未来会按照这个方向,跟跨国车企一样,做到所有软件都是自己的。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不是简单地把发动机做出来,而是把发动机所有标配的底层软件和应用软件,全部由自己做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开发体系”。
据了解,长安、广汽、东风、吉利、江淮、奇瑞、众泰、江铃等多家自主品牌车企都制定了2016年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一些车企在战略规划中立下军令状,豪言“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翻一番”。
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2016年维持高速增长似乎已是板上钉钉。
天使还是魔鬼,2016年补贴政策何去何从?
2016年新年伊始,“急刹车”式的产量下滑便给新能源汽车市场一次当头棒喝。工信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61万辆,虽然同比增长144%,但尚不及去年12月产量的五分之一。
实际上,此次产量大跌受到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2016年地方补贴政策尚未出台;二是新能源汽车骗补风波持续发酵;三是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突生变化。
尽管产量不升反降的惨淡开局令人担忧,但人们还是有理由保持信心。“整体来看,眼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潜力还远没有发挥到极限。尤其是私人市场逐步开启,经过长时间的培养教育,消费者正越来越成熟。”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各个地方的利好政策会在近期出台。另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用车环境也逐渐完善。”
人们相信,2016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将会为新能源汽车带来更大规模的增长空间。尤其在传统燃油汽车市场已显疲态的关口,新能源汽车承载着中国汽车工业彻底转型的重要使命。
谁都无法否认,2015年新能源汽车那“惊艳”的产销数据背后,是各级政府相关政策的不断哺育。
曾有人做过统计,2015年仅工信部归口的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就达十多项,分别从新能源汽车技术、财政支持政策、新建电动车企准入资质、公车采购、充电基础设施等方面对新能源汽车予以无微不至的支持。
一度有人断言,新能源汽车上有国家政策层面的扶持,下有各级地方政府的补贴、购置税减免政策,甚至还有免费车牌、免过路过桥费、免收停车费等额外福利,想不发展都难。
在现有经济体制下,“政策”与“市场”的关系原本就十分微妙,而遇上新能源汽车这个新生事物,二者的关系更是变得错综复杂。
就像家长担心孩子的“学生奶”会不会过犹不及,造成营养过剩。作为一个还处于成长发育期的新生事物,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在带来喜悦和憧憬的同时,也有不可忽视的隐忧。
“新能源汽车在政策补贴的催生之下快速发展,很容易把企业的主要资源吸引到产能扩张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指出,“这可能会导致车企忽略在技术上的投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同样担心,技术不成熟以及安全问题,或将使产业出现不健康的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88个推广示范城市中,有一半城市已经出台了地方补贴政策。从一定程度上来说,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两旺是由政策补贴催生而来,之所以褒贬不一,是因为某些补贴政策在貌似公平的外表下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障碍和门槛。
真金白银的巨额补贴让地方政府产生“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诱发了“地方保护主义”的恶性循环。
以知豆电动汽车为例,目前它能拿到近30个城市的地方补贴。知豆总裁鲍文光向媒体透露,某城市曾当面提出补贴交换要求:知豆生产地所在的兰州市政府能够给某个企业保证销售多少量,才会给知豆相应的备案数量,即补贴名额。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