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退役期”显商机 新能源企业抢滩回收市场(2)
而一个月前的2月26日,工信部等七部委于联合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新能源汽车蓄电池回收的责任主体,即谁产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意味着动力生产企业和汽车制造商,在动力电池回收的问题上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此,张志勇分析表示,在废旧电池的回收渠道构建上,让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都来参与是不现实的,政府应强力要求由整车企业来主导,“整车企业直面消费者,是连接新能源汽车生产与消费者使用的关键环节,由整车企业来主导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不过,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汽车集团董事长陈虹则表示,现阶段我国的动力电池回收政策体系不够健全,整车厂难以对所有已售车辆的动力电池做到从新车出售到最终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议相关部门研究出台新能源汽车的回收资质,逐步淘汰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
而在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方面 ,目前国内行业探索的主要方面包括梯级利用、再生利用等,即将不适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梯次用于储能、低速电动车等领域,此后,完全废旧的电池则转入拆解、提取原材料、废物无害化处理等再生利用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已有不少资本进入回收领域,但从目前的行业发展来看,距离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成熟还有不短的一段时间。张志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市场能否成形需要看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保有量,假如每年达到了几百万的产销量,那么回收市场的成熟是没有问题的,但未来的两三年还不到这个时候”。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