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车企加速新能源车国产化 中国品牌正失去最后机会
从大众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明确大众“e-up!”要在2016年国产起,外界关于大众电动汽车国产将花落谁家的议论就没停止过。昨日,大众汽车与上汽集团在德国签署发展新能源车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决定将对上海大众汽车安亭生产基地进行升级改造,生产新能源车。
海兹曼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通过实施这项协议,未来四年大众汽车集团将有超过15款新能源车在中国本地化生产,其中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型。
实际上,不仅仅是大众在华国产新能源汽车,包括丰田、本田、日产、宝马、通用等跨国车企此前都宣布了新能源汽车国产项目。
面对轰轰烈烈的跨国车企集体进军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有业内人士质疑,我国三十年前寄希望通过合资合作实现“市场换技术”至今未达到预期效果。现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品牌壮大的最后一次机会,但我们的合资企业却再次配合外方将新能源汽车引入中国,这不是再次给了跨国车企绞杀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的机会吗?
对此,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志勇认为,跨国车企大举国产短期内对本土品牌新能源汽车冲击肯定会很大,但长期来看会刺激优秀的本土品牌改进技术与设计,最终共同做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国产品牌现阶段占据主动权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生产27271辆,销售26581辆,同比分别增长2.9倍和2.8倍。正是看到如此高速的增长,跨国车企纷纷提速了新能源汽车的本土化进程。
早在2010年,戴姆勒奔驰就与本土新能源汽车生产领导者比亚迪成立合资公司,双方联合开发的首款电动汽车——腾势去年9月份已经上市。此后数年间,包括华晨宝马、广汽丰田等合资企业纷纷宣布将要生产新能源汽车。
其后,丰田汽车直接设立常熟研发中心,宣布混合车型及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将在3年内国产;本田宣布将在三年内实现混合动力车的国产;日产、通用等跨国品牌也宣布了新能源车推广计划。
先于新能源汽车国产,跨国车企此前也纷纷将海外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引进到中国销售,包括日产聆风、大众“e-up!”、通用沃蓝达电动车等先后在华上市。但由于这些进口车型不享受中国政府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在华总体销量都很小。
以今年4月份国内新能源车车型销量排行榜为例,前十名分别是比亚迪秦、众泰E20、比亚迪e6、北汽E系、奇瑞QQEV、和悦IEV、上汽荣威550、eQ电动车、腾势电动车和吉利康迪熊猫。就品牌来说,上榜车型几乎都是中国品牌,可见在新能源车领域,中国品牌占据绝对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