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纷纷加码新能源 首个动力电池回收国标欲破回收“窘境”(2)
关于我国动力电池的回收现状,在张磊看来,可以简单用两个字来概括——“散、乱”。
赵超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纵观我国锂电池回收现状,市场上动力锂电池的回收主体主要是回收个体户、小作坊及少量的专业回收公司,缺乏以动力锂电池生产企业或电动汽车企业为主体的回收体系。
据悉,为了解决废旧动力电池处理问题,我国已经出台30多项产业政策,鼓励动力电池梯级利用,明确了电动汽车生产企业承担电动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主要责任,梯级利用电池生产企业承担梯级利用电池回收利用的主要责任,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应负责回收报废汽车上的动力蓄电池。
据张磊介绍,由于国家要求一些电池企业或者主机厂必须做配套的回收,所以目前已有不少企业或主机厂着手做该事情,但主要形式是要么电池企业与主机厂合作,要么主机厂自己做,要么就是主机厂和一些专业的回收企业进行合作。
张磊认为,目前有关电池回收工作的最大门槛便是资金成本问题。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规模以及真正到期更换电池车辆的数量是不能够满足专业回收企业的投资成本的,一个主机厂如果配套一个电池回收企业的话,百分之百是亏本的,目前国内只有比亚迪自己建立了回收系统。”张磊补充说。
于清教也表示,我国在动力电池回收方面,此前一直缺乏顶层体系,相关环保法律法规效力层级低,缺乏强制性,再加上报废量还未上规模,回收渠道也不通畅,仅靠企业的责任心,很难做到安全、环保、高效地回收利用。比亚迪做电池也做车,在电池回收方面有很大的便利性,而那些不自己生产电池的车企,特别是一些电动车销量不算高的车企,在电池回收方面多数不会作明确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专业的电池生产与回收公司,桑德集团目前已与产业上下游初步形成可靠的产业联盟,建立了健康的产业链;同时桑德集团资源再生板块,利用其成熟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和体系,拓展锂电池回收、存贮业务;二者有机结合,已经摸索出了可行的回收模式和盈利点。
竞争更趋激烈
也正是基于目前“散、乱”的电池回收现状以及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拆解规范》应运而生。
《拆解规范》明确规定,回收、拆解企业应具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资质,拆解作业人需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另外对拆解场地、拆解程序等也均有明确要求。
于清教认为,《拆解规范》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安全性、存储以及管理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可规范治理电池回收乱象。
“但目前动力电池的种类、型号等太多太杂,回收渠道也不集中,如果《拆解规范》能切实落地,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特别是完善相关奖惩制度、技术标准等,让电池回收的经济价值提高,才能把市场培育起来。”于清教说。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赵超也表示,《拆解规范》的出台,能够打击废旧动力电池非正规回收企业,促使报废动力电池最终流向正规处理企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政策的出台,对于行业来说肯定是利好消息,但是未来电池行业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据张磊介绍,由于国家的补贴政策主要参考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以及质保周期等因素,所以现在很多车企在选择电池供应商的时候非常谨慎,会对供应商的资金背景、技术实力等进行审核。
“有技术实力、质量稳定的电池企业肯定越来越受到主机厂的青睐,但是技术能力和质量达不到要求的小企业有可能会被逐步淘汰。”张磊说。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