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纯电动汽车生产牌照即将发放 跨界造车喜忧并存(2)

【一家之言】跨界造车的长跑刚刚开始 跨界造车一直是汽车界乃至社会都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年初,乐视宣布要造智能化、互联网化、纯电动化的“超

中国电池网 资料图片

【一家之言】跨界造车的长跑刚刚开始

跨界造车一直是汽车界乃至社会都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年初,乐视宣布要造智能化、互联网化、纯电动化的“超级汽车”,小米公司也有意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IT行业巨头苹果公司已秘密打造了近千人的研发团队和研发中心,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路试百万公里,跨界造车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在这些高科技公司投身汽车产业的时候,他们需要警醒,跨界造车是一场长跑,才刚刚开始。

从传统车企生产新能源汽车就可以看出,量产一款新能源车型并非易事。目前,市场销售比较突出的传统车企,像北汽新能源、江淮、比亚迪等,都是在传统车型上有多年积累经验的大型车企。他们在整车技术、底盘调校、动力集成等方面的技术积淀绝非新建企业在短时间内可以企及。如何在获批准入资格之后,生产出与这些企业竞争力相当的产品,而不是重走一遍这些车企走过的老路,是新建车企应该扎实迈出的第一步。

新建车企需要掌握关键零部件的相关技术。当前很少有新能源车企涉及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制造,但他们在经过多年的摸索之后,已经初步掌握这些关键零部件的相关技术:车型适配何种材料的动力电池,动力性能标定时如何确定电机的规格,已经有了逐步完整和成体系的方法,但新建企业在这方面需要从头做起。

新建企业还将面临市场产品相对完善的局面。从现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目录上看,从A00级、A0级、A级到B级再到SUV车型,都将有一款或者几款产品。新建企业如何找到自己的用户群体,生产畅销对路的产品,恐怕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与传统汽车大佬合作,还是单枪匹马独自开路,非传统汽车公司的加入,都将使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

从以上几点分析不难看出,跨界造车的长跑挑战不少。现在申请新建纯电动汽车资质的企业已经站在了起跑线上,等待枪响的那一刻。未来他们将有何种表现,是否能够达到产业管理者心中“鲶鱼效应”的效果,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