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百人会调研产业蓝海 力促低速电动车“扶正”(2)

■准入规范当下是管理的最佳时机 尽管低速电动车在没有章法的情况下就大行其道,造成了一些产业及社会问题,但以其目前的市场保有量来看,一刀切

  ■准入规范当下是管理的最佳时机

  尽管低速电动车在没有章法的情况下就大行其道,造成了一些产业及社会问题,但以其目前的市场保有量来看,一刀切并不现实。在付于武看来,从政府的角度来考虑,管比不管要好,规范比放任要好,适当的整顿比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要好。现在政府必须要予以规范,而且此时规范是最佳时机。

  那么,规范先从哪里开始?付于武认为,企业、产品准入是重中之重,要想更好地解决低速电动车转正问题,既需要在安全上让车企承担更多的安全责任、更需要在技术进步上拔高相应的准入标准,这才是低速电动车有效管理的关键所在。

  目前,业内已经达成非常明确的共识,在汽车管理的改革之中,要转变管理方式,做好顶层设计。“政府管理应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后监管,低速电动车不妨从这里开刀。”付于武表示,“要做事中事后的监管首先要有一套科学的低速电动车技术标准,技术方面可以参考欧盟的标准来制定,在此基础之上再按照中国的国情予以规范。”

  关于准入,国际通行的做法是产品首先要满足标准法规的要求,企业还要对市场行为负全责。根据这一理念,付于武对记者表示,百人会关于低速电动车的课题报告中也提出是不是应该先产品准入,后企业准入,这是对传统汽车管理的颠覆,为什么不在低速电动车上开始实施?新的产业就应该按照新的方式来管理,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不能满足标准法规,就不允许生产上路。“我们调查过程中发现,像富路、宝雅、比德文这样的低速电动车企业已经具备很强的生产能力了,四大工艺也齐全,但我们最关心的仍是生产的产品是否过关。”付于武说。

  如付于武所言,低速电动车标准先行,依法管理,疏堵结合,产品认证在先,企业认证在后,做好从事前到事中事后的监管,按照这个方向走,没有技术能力的企业自然会被淘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山东汽车行业协会在今年6月率先出台了低速电动车管理的地方标准。在付于武看来,山东汽车行业协会、学会在一线为低速电动车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出台的相关管理标准对百人会的课题研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其对这一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值得尊敬。

  ■顺势而为  “低入高出”才是上上策

  “虽然目前反对低速电动车的声音仍存在,但我在各界广泛调查发现,反对的声音微乎其微。之前有人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反对,其实董扬完全赞同低速电动车的发展,并且还曾大呼,低速电动车都管不好,就别说自己是汽车大国。”付于武说,“反对低速电动车发展的人其实是没有正确认识这一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所带来的推动优势。”

  那么,我们如何来正确认识这样一个产业?付于武对记者表示,以低端切入,高端发展才是推动产业进步的上策。此前有一位外国同行这样对付于武说,“中国的低速电动车可以形成一个规模优势,这是任何国家都不具备的,你们应当积极引导在低速电动车上从铅酸电池往锂电池过渡,由低到高的发展。你们现在的电池厂在数量上是世界第一,但其质量却不能满足国家目前主推的电动汽车技术要求,如果对锂电池厂给予适当补贴让其应用到低速电动车领域,就有可能形成规模效益,规模效益就有可能使你们更快的突破锂电池技术瓶颈,从而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