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新政将出 “车多桩少”瓶颈有望打破

从整车补贴到取消购置税、再到部分新能源汽车不限购,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仍呈现出明显的政策驱动性。为推动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国家鼓励政策没少出台,而且在充电设施建设上向社会资本开放,采用市场化的模式。

充电桩新政将出“车多桩少”瓶颈有望打破

  电动车俨然成为当下的热点。各大汽车厂家大力向市场推出各种新型电动汽车,甚至北京地区电动车也是摇号“占优”。那么,作为电动车的动力之源——充电桩的发展如何呢?

  近期,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童光毅透露,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已经正式具备了出台条件,规划名称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指南》,预计于本月由国务院正式发布。同时,《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也会于近期出台。中研普华行业研究员肖健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未来几年,国内以充电桩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必须提速,才能解决困扰电动汽车发展的终极问题。”他指出,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仍呈现出明显的政策驱动性,随着国家各项补贴的深入以及电池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动车产业将迎来飞速发展,充电难不应继续成为难题。

  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将出台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与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从整车补贴到取消购置税、再到部分新能源汽车不限购,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仍呈现出明显的政策驱动性。为推动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国家鼓励政策没少出台,而且在充电设施建设上向社会资本开放,采用市场化的模式。

  据能源行业内部人士透露,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规划,计划2020年国内充换电站数量达到1.2万个,充电桩达到450万个。“这是一个很积极的设计,通过政策引导加上行业自己的重视,还是有希望达到的。”肖健表示。

  针对充电桩的政策从去年开始频繁发布。2014年5月,国家电网发布了《关于做好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报装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慢充、快充等各类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市场。2014年11月,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出《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鼓励采取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建设运营充电设施。2014年12月,财政部出台《关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实施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鼓励PPP合作。

  “目前,充电国标的修订工作已基本完成,开始征求意见,有望8月正式发布。”近期,在国家信息中心主办的全国汽车信息发布会上,北京市科委双新处处长许心超透露。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尽管目前各地正全力建设充电设施,但接口方面“车车不一致、车桩不一致”的问题日益凸显。

  资深新能源分析师边彬彬指出,“一旦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规划出台,将让基础设施建设有章可循,就可以系统解决充电设施与电动汽车发展不协调、建设难度大、兼容性差、利用率低等问题。这个规划值得期待。”

  充电桩数量不足因成本过高

  资料显示,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7.5万辆,同比增长324%。2015年1~6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7.85万辆,同比增长3倍。私人购买数量也是不断增加,尤其是北京、上海等限购城市,新能源汽车可享受单独摇号、免拍牌等优惠政策,吸引了不少消费者选购。在6月结束的北京2015年第三个摇号期中,申请通过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的审核人数为6454人,环比增长92%,超过新能源小客车5697个的指标数量,原本百发百中的新能源小客车摇号在6月的中签率也降为88%。

  新能源汽车受到私人消费者欢迎正是国家推出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希望得到的效果。不过,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的同时,配套充电设施的不足正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资料显示,2014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已经接近9万辆,但建成的充电桩仅有3万多个。2011年,北京电动汽车与充电桩比例为11,随后两年下降到21,2014年变成了3而且这个剪刀差有日益扩大的趋势。

  目前,国内电动汽车的充电网络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公共充电站,由特斯拉等车企建设或者由国家电网、普天等能源企业建设,主要解决主干路网上的充电问题;二是目的地充电,一般是酒店、餐馆、写字楼、商场、社区、学校等提供车位并安装;三是家庭充电,一般由电动车的车主自己安装。但是,前两者都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亏损。公共充电站还有来自车企或者政府的补贴,而承担目的地充电的“桩主”们则积极性不高,因为车位价值不菲,但回报却微乎其微,很多酒店和商场安装了也更多只是个“形象工程”,表明一下对节能环保的态度而已。

  “目前社会资本建一个普通规格的慢充充电桩成本大约在4万~5万元,再加上后续维护费用,如果按照每度电0.8元的充电服务费标准,预计需要5~7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假如能将回收成本时间缩减到3~5年,充电桩数量必然会几何式增长。”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