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车:“壮士断腕”回归路 尹同跃:自我革新
曾响当当喊出“十二五”期间实现整车年销200万辆的奇瑞汽车,显然已无望兑现。
2015年前11个月,奇瑞汽车销量(含出口)44.13万辆,与2014年同期的41.59万辆相比,增长约为6.08%。但按照平均月销量4.01万辆计算,奇瑞汽车全年销量约为48.14万辆,几乎仅相当于“十二五”规划目标的24%,同时也远不及2011年的64万辆年销量水平。
然而,这超过4倍的巨大落差,事实上却是奇瑞自己选择的。
用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的话来说,“在奇瑞决定转型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做好了牺牲销量和排名的准备。”而这场大刀阔斧“回归一个奇瑞”的战略转型,自2013年正式启动以来,不仅残酷地将奇瑞从担纲自主大旗的宝座上拖下,甚至使其跌出汽车企业年销量榜单十名开外。
也因如此,转型中的奇瑞将2015年的销量目标重新设定为43万辆,这在去年前11个月就已完成。更幸运的是,尽管舍弃了销量和排名,但痛定思痛的自我革新后,奇瑞在盈利能力和品牌溢价上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
自我革新
“十二五”年销200万辆,这个现在看来完全不可能达到的数字,在彼时业内看来甚至有些保守。
这也并不奇怪。2010年,尽管与全年70万辆目标失之交臂,但年销量达到68.2万辆的奇瑞汽车,同比增长幅度已高达36.3%。这也正意味着,若将增速水平保持下去,2015年实现200万年销量指日可待。而安徽省另一家整车制造企业——江淮汽车,在2010年年销量46万辆的基础上,亦将“十二五”规划的年销量目标定在160万辆,倍增幅度远高于奇瑞。
不仅如此,彼时的奇瑞汽车,在依靠明星车型QQ独霸微型车市场鳌头,形成稳定的销量支撑后,更同时拥有奇瑞、瑞麒、威麟、开瑞、旗云五大品牌,并形成了包括轿车、越野车、商务车、微车,从中低端到中高端的全系列产品布局。
未曾预料,2011年,在购置税优惠政策逐渐收紧、部分城市开始限购、节能补贴标准的提升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汽车市场整体降温,自主品牌在整体乘用车市场中的市场占有率下滑趋势更愈发明显。2011年奇瑞年初定下的80万辆销量目标,到最终完成仅64.3万辆,同比下滑5.7%。
当然,在整体汽车市场遇冷的原因之外,奇瑞在品牌管理、车型布局等诸多方面的内在问题也日益凸显。2012年,奇瑞汽车全年销量56.33万辆,与2011年的64.3万辆相比,同比下滑了12.4%。而进入2013年,奇瑞汽车仍在进一步下滑——全年销量42.32万辆,同比下滑幅度约20%,在这其中30万辆左右的国内市场销量,同比下滑情况亦十分严峻。这也同样使得奇瑞在2013年产销量跌出行业前十,更以全年汽车企业销量负增长幅度最高垫底收官。
但之于奇瑞而言,尽管同样未能止跌回升,但2013年与2012年比,却有天壤之别。
“由20余款车型精简到11-12款车型,其余逐步退出市场。”2013年4月,在尹同跃宣布“回归一个奇瑞”的战略转型中,产品矩阵第一个被 “开刀”。这也就意味着,此前奇瑞不吝重金邀请国际球星梅西出面站台,并意欲向高端转型而设定的瑞麟品牌及旗下车型将全部雪藏,旗云、威麟等品牌也将一同淡出公众视野。
再续征程
潜心谋划数年的产品矩阵,要大刀阔斧地砍掉一半也仅仅是看得见的在售车型,事实上,尚在研发阶段的项目也由尹同跃亲自操刀砍掉了100个有余。
不难体会这其中奇瑞所历经的纠葛与决心。好在进入变革期后,奇瑞迅速开始在新架构上拓建未来框架。2013年,奇瑞宣布转型后所推出的艾瑞泽7、奇瑞E3及瑞虎5三款车型全部出自全新正向研发流程体系的iauto平台的新车型。紧随其后,定位稍低于艾瑞泽7和瑞虎5的艾瑞泽5及瑞虎3两款车型也陆续推向市场。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