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联手众泰后新大洋又牵手吉利 低速电动车欲“市场换名分”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与新大洋的牵手,实际上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当下正酝酿着的低速电动车市场化风潮的缩影。在其背后,则是长期无法摆脱尴尬地位的低速电动车,希望通过大规模市场化获得产销资质等政策认可的渴望。

继联手众泰后新大洋又牵手吉利 低速电动车欲“市场换名分”

      两个台州男人正准备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一股“台风”。

      1月10日,吉利控股集团与新大洋集团在兰州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新大洋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小型化纯电动汽车。值得注意的是,吉利与新大洋的牵手,实际上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当下正酝酿着的低速电动车市场化风潮的缩影。在其背后,则是长期无法摆脱尴尬地位的低速电动车,希望通过大规模市场化获得产销资质等政策认可的渴望。

      谋划新能源汽车风潮

      了解,新大洋集团于2006年进入电动车制造领域,历时六年打造出知豆纯电动汽车。由于没有生产资质,知豆此前主要在海外销售。直到2014年与众泰集团达成合作,知豆才顺利进入工信部汽车产品以及新能源示范车型目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名正言顺地销售推广。

      和李书福一样,同为浙江台州人的新大洋集团董事长鲍文光介绍,与吉利集团合资组建的新大洋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将以研发、生产、销售以及运营电动微车服务平台为主要业务。该公司将对吉利集团兰州基地整车资产和山东新大洋电动车公司进行整合,逐步形成年产30万辆的整车生产能力。投产的首款产品命名为知豆D1,续航里程已达160公里。他透露“2015年还将推出3款产品,均基于知豆平台打造。”同时,众泰也将保持与新大洋的合作,继续生产知豆电动汽车。

      与之前和众泰单纯通过合同达成合作不同,此次新大洋通过与吉利建立合资公司,将获得吉利在产能、生产资质等多方面更加稳固的支持。鲍文光告诉南都记者,在2014年通过与众泰合作,知豆实现销量7400余辆,“在与吉利合资后,2015年销量将较2014年要翻三四倍”。

      新能源汽车商业蓝海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3月,吉利集团与康迪车业合资成立浙江康迪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城市微型纯电动车的开发与销售。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康迪以“微公交”租赁为主,知豆则主要进军私人销售领域。另外,合资公司将共享研发平台和零部件采购体系。

      事实上,觊觎低速电动车市场的整车企业并非吉利一家。去年12月,总投资22亿元的力帆股份河南新能源汽车工厂就已投产,目前已规划有铅酸、锂电等两大领域、7大系列产品,项目二期达产后产能将提升到年产10万辆。

      《2014年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现状与趋势蓝皮书》显示,67%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3万~8万元的电动车产品。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上市的电动车价格大多集中在15万~30万元间。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最终交出了全年销量超6万辆的成绩单,但与之对比鲜明的是截至2014年9月,当年低速微型电动车注册登记量已达36万辆,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区域。另有第三方数据统计,以满足农村和小城镇市场需求为主导的小型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约为1亿-1.5亿辆。

      “由于低速电动车未来将是商业蓝海,因此吉利、力帆等传统整车企业才纷纷进入这一领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百人会低速电动车课题召集人付于武告诉南都记者,随着吉利、力帆等具有生产资质的整车进入低速电动车领域,将对后者的技术研发、生产工艺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事实上,正如新大洋此前通过与众泰合作才得以进入目录,缺乏相应资质的低速电动车行业在整车企业介入后,将有望获得迅速进入市场的机会。

      市场换准入空间

      近几年,低速电动车虽然实现“野蛮生长”,但由于缺乏正规的标准及准入管理,始终无法获得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待遇。随着近期低速电动车“扶正”的呼声越来越高,2014年成立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第三方智库———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便将如何规范管理低速电动车纳入其课题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