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开拓日本之路:用60年跨越3小时航程的“距离”
一月的日本会津,大雪纷飞。雪后初霁,会津乘合自动车株式会社停车场内,神职人员虔诚地进行祈福仪式,穿过他们望去,喷绘着“卡哇伊”车身的比亚迪电动巴士一字排开,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这是中国车企比亚迪第三次在日本成功交付电动巴士。
神职人员虔诚地为电动巴士祈福
在地理位置上,日本与中国可以说非常近,东京直飞北京,仅仅需要3小时。但中国车企进入日本市场的道路,却异常坎坷且漫长——直至2015年,比亚迪在日本京都交付5辆电动巴士,才真正宣告中国车企成功跨越这漫长之路。在中国汽车工业60多年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有中国汽车成功运行在日本街头。
今年1月,比亚迪在日本会津交付电动巴士
用60多年,跨越3个小时航程的“距离”
3个小时航程的“距离”,中国汽车品牌竟花了60多年才走完。我们不禁要问:进入日本汽车市场,难在哪?
日本是世界级的老牌汽车工业强国,丰田、本田、日产等本土汽车巨头企业众多,这些本土品牌占据着日本95%以上的绝对市场优势,而且超过40%的日本“国产车”必须背井离乡,出口到其他国家。
在这个被美国汽车工人联合工会称为“世界上最封闭”的汽车市场,街头的国外汽车品牌凤毛麟角,美国、德国汽车品牌都难以立足。
对此,一些专业人士评论道,非关税壁垒有效地将外国汽车挡在日本市场外——当地极为严苛的产品法规和标准,以及对汽车的品质、安全、服务等方面的高要求,也导致了其他地区的汽车厂商不愿意耗费时间和金钱,尝试打入日本这个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
美国、德国汽车品牌都难以立足,中国汽车厂商到日本卖车,更是犹如重庆火锅师傅去做日本料理——不被轰出来,已经是万幸了。
正如故事一开头介绍的那样,中国车企不仅没被轰出来,还一而再、再而三的在日本交付电动巴士。
2015年,比亚迪将电动巴士车队开进了日本京都。
两年后,比亚迪又在冲绳交付了10辆电动巴士。
冲绳那霸港口投放的比亚迪电动巴士车队
与京都、冲绳不同,拥有日本百景之一(尾濑国立公园)的会津坐落于日本东北部,冬季漫长,且常常大雪纷飞,这样极寒的气候对电动车巴士提出了更严苛的考验。
这也让负责采购和运营此批电动巴士的会津乘合自动车株式会社异常谨慎。据会津乘合自动车株式会社社长佐藤俊材先生介绍,“选择与比亚迪合作之前,经历了非常严谨的考察过程。我们拜访了欧美市场的车企以及终端巴士运营商。与其他车企不同的是,比亚迪掌握了电动车核心技术,拥有巨大的电动车制造规模,这样的公司值得我们信任。”
有多年海外市场打拼经验,负责比亚迪亚太汽车业务的刘学亮也坦言,如果比亚迪没有在日本当地的良好运营表现,没有全球超过300个城市的丰富运营经验,没有欧盟的认证,没有掌握一系列核心技术,这次合作不会进展得如此顺利。
被质疑是“家常便饭”
事实上,比亚迪进军日本市场,难度和挑战超出外界的预期。
“被质疑是家常便饭”。开拓日本市场多年的王斌说到。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