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边跑边充电 你还会担心里程焦虑吗?(2)
“在国外有的城市,公交站点已开始尝鲜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了。”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工程师鄢珂表示,“公交车到站点,因为总要停靠,也借此机会充上电,为开到下一站积蓄能量。”
在德国汉诺威电子展上,也有不少企业在展示无线充电技术上的布局。来自德国的一个地区性巴士公司已开始试验,在两辆电动公车上加装由加拿大厂商生产的感应充电设备,这套先进的设备可以在巴士进站上下乘客的时候为它充电。而在一些芯片厂商的预设方案中,无线充电装置可以埋放在主要道路下方,让电动汽车在等红灯、行进、停靠公共停车场时都能随时随地充电。
参展的中国企业中,中兴也带去了自己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在该方案中,当车辆到达站台,无线充电中心能够自动识别哪些车辆可以充电,路边的“配电箱”接到指令开始送电,每两分钟可充一千瓦时的电量,不需要任何额外的地面或者挂墙空间,也不再受制于下雨等天气因素的干扰。
据了解,中兴通讯已经相继与宇通客车、蜀都客车、东风客车,以及各地方政府展开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领域的合作。目前,中兴通讯无线充电技术已正式实现商用。在今后两年内中兴将向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投资35亿人民币。
鄢珂分析,如果这项技术成熟,应用前景很广泛,特别是道路线圈铺设普及,将解决电动汽车充电续驶里程问题。“如果今后运用到住户车库,由于停靠时间久,也能有效充电。”鄢珂称,在道路上,不是每个路段都铺设,关键需要考虑的就是汽车行驶充电效率。
但抛开各种调研公司乐观的数据,应该说真正的“无线”时代还没有到来,标准不一、技术瓶颈、用户接受程度等依然制约着无线充电走进主流充电通道。
标准待统一
由于目前标准不统一,公共场所部署无线充电发送端还要考虑支持多个端口。如公共场所基础设施部署不积极,那手机厂商也就不愿推出无线充电手机,何况机身还要增加1~1.5mm的厚度,这就让手机厂商面临如何取舍的难题。
事实上,任何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标准制定环节,而现在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相关企业虽有联盟,但各地区也有自己的标准,分化较为明显。
而在汽车领域,这种分化则更为明显。JARI是日本的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国际标准化组织。英国HaloIPT公司研发的感应式电能传输技术(即无线充电)已于2012年开始实现商业化推广应用。而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早在2011年就着手推进电动汽车无线充电(SAEJ2954)国际标准的研究工作。
“目前上下游产业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受到国外厂商的制约,现在国际上像日本、美国、欧洲都有自己的标准,并且技术仍在继续演进。” 中兴新能源汽车公司副总经理田锋对记者表示,“在短期内,虽然带有无线充电的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还没有那么乐观,但相信这是今后的一大发展趋势。”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