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生:打造江淮“粉丝经济” 正向研发新能源汽车(2)
“泛90后的年轻人,出生和成长于新中国的经济、军事和文化都处于鼎盛的黄金时期,他们在生活中接受和感受到信息的就是中国很强大,因此脑袋里没有天然的‘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观念,这种民族自信心投射到汽车消费领域,对于自主品牌无疑是一个机遇。而年长的这几代人,由于一些苦难的自身经历和阅历刻下的痕迹,对‘中国制造’多少有些偏见。”
“匠人精神”与工业化融合
活下去就是最大赢家
要利用这种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潜移默化给自主品牌带来的发展良机,打造一个不论大环境如何变化都能坚定不移的粉丝群体,王东生认为,除了深入理解客户需求,还要着力增强整体技术实力和品牌建设。
“‘十三五’将是汽车行业大洗牌的阶段,活下去就是最大的赢家,这也是江淮的目标。”王东生向记者描述了江淮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我们正在做‘十三五’的战略总规划,今年年底估计会明确,然后会有相应的具体产品的规划和时间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江淮在未来不会重点去追求某一种品类的突出优势,而是全面的共性升级,那么将来我们希望通过整体平台的技术升级和品牌建设,让消费者提起江淮的印象是,他们的SUV、轿车、商用车等等都很好,而不是在某一领域很强的‘偏科生’。”
这种全面发展的思路,也体现在了江淮汽车对于目前市场现状的分析上。问及业界普遍认为的过多车企生产SUV导致市场即将饱和的观点,王东生表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认知有误造成的伪命题。
“SUV市场的火爆,是消费者的购车习惯和观念变化造成的。过去汽车还是相对的‘奢侈品’,人们买车首先考虑面子问题,而现在王谢堂前燕已经飞入百姓家,消费者重视汽车本身的品质和驾驶乐趣胜过了虚荣心的满足。”在王东生看来,“SUV市场是否饱和,不是这一车型品类的多少和数量决定的,而是消费者的购车习惯和市场的产品结构。” 因此,江淮并没有在任何一个细分市场“押宝”的打算。
“就像在制造文化的选择上,我们不会一味地追求极致的‘匠人精神’,而是将这种精神与工业化相结合。”王东生显然是乔治?里茨尔的“工业的本质是复制”的理论认同者,他认为汽车行业需要的是大规模工业化的制造文化,汽车制造要依靠标准化作业、简化劳动技能和技术实力的提升,来实现产品的精益求精。
为此,江淮将研发系统架构彻底拉开,成立了新的技术研究院、电子研究院,拆分了设计和验证业务;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添置新的实验设备,打造出江淮汽车的世界级水平的动力系统;此外,新能源汽车的迭代更新,尤其是第五代新能源汽车的正向设计研发,都是江淮在“匠人精神”与工业化融合上的努力。
“这是一个没有尽头的过程。江淮已经有50年的历史,现在正是到了加强品牌力建设的关键时期,以前有很多方面我们没有考虑到,或者想到了但没有余力去做,但如今无论是研发的思想、营销的理念,还是企业的体制、制造的技术,我们都在全面进步。”王东生坚信,在“十三五”的浪潮之中,江淮一定会活下去,而且活得更好。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我爱电车网微信](http://www.itdcw.com/uploads/allimg/150421/1_1632356541.jpg)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