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十年 比亚迪的新能源赌局进入下半场?
中国汽车市场在经过2002、2003年的井喷、2004、2005年的低潮后,2006年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在这之后的十年中,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升级。以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为代表的本土企业也在合资品牌的挤压和伤筋动骨的自我蜕变中走到了今天。之所以想到做“自主十年”这一选题,也是应后台读者的要求,希望能够为大家详细讲述各大自主品牌这十年的成长变迁。
继奇瑞之后,这一期,我们说一说比亚迪汽车。
回看比亚迪汽车的发展史不难发现,2003年其创始人王传福力排众议,抵住外部投资人抛售股份的压力也要收购秦川公司,进军汽车行业的初衷正是看准了新能源汽车领域这片蓝海。他认为电动汽车、混动动力汽车和车用驱动电池具有庞大的潜力,收购秦川汽车有助于开发电动汽车的充电电池,能够将比亚迪制造电池的技术有效利用。
这一初衷在比亚迪汽车最初的车标里也有所体现,那时侯,比亚迪的车标由两个内外椭圆构成,内椭圆等分为蓝天白云两部分,突出比亚迪打造节能环保汽车的意志。
如今13年过去了,王传福依然延续着这一理念,但也因此给人造成了一种发展模式过于依赖新能源汽车板块的印象。
2015年,比亚迪汽车全年销售汽车45.5万辆,同比微增4%,在自主品牌中排名第四。除了F3、S7等少数车型保持同步增长外,其他传统车型都在大幅下降,而稳住整盘下跌的支柱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增量,在秦、唐以及E6等车型的带动下,新能源板块在2015年的销量达6万辆,比重占到销售车型的13%,其中比亚迪秦全年批售3.1万辆,同比增长116%,唐全年销售1.8万辆,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销售大户。
而这一情况在今年前五个月表现更甚,到目前为止,除了K9新能源大巴车,在乘用车领域,比亚迪一共有8款在售新能源车型。以今年5月为例,除了新能源汽车以外的其他车型,都呈现出两成以上的下滑态势。不过今年前5个月,比亚迪的总销量仅微跌了8.2%,依然是新能源板块的增量为其顶住了其他车型下滑的压力。
体系十年路:从电池起家,向新能源汽车进发
说到比亚迪汽车的体系建立之路,要从2003年开始说起。彼时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已经如日中天,王传福酝酿将其研发的磷酸铁电池技术向车用化发展已经有一段时间。再加上公司在香港完成了上市,开启了金融领域的博弈之战,也不用再为资金应用而捉襟见肘。
那一年,王传福力排众议,将陕西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收入囊中,组建了比亚迪汽车,正式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他当时给出的解释是,“我造车是因为看好电动车未来的发展,而我所掌握的磷酸铁电池将会在12年后独霸江湖。”从这一点上来看,比亚迪汽车十三年发展至今,王传福执着的性格可见一斑。
比亚迪汽车成立之后,公司迅速确立3个发展业务:燃油汽车、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之后比亚迪通过逆向开发于2006年推出了对于其具有极大意义的F3,此后几年中,企业销量成倍增长。
2008年面对国内车市急剧下滑,比亚迪汽车是唯一完成了既定销量目标的自主品牌汽车厂商。除此之外“股神”巴菲特的青睐也大大的提升了比亚迪的品牌影响力。比亚迪汽车由此进入了飞速扩张期。这一点单从经销商数量和企业产能上就能看出一二,2006年到2010年期间,比亚迪的经销商数量从500家一度飙升至1200家。产能方面,2010年,比亚迪在2009年43.5万辆产能的基础上将产量提升至76万辆。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