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十年 比亚迪的新能源赌局进入下半场?(3)
模式十年路:和奔驰携手打造新能源汽车品牌
在比亚迪这十年的发展中,企业模式方面也进行了拓展。同样是在开启“三年整改”的2010年,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开启了合资品牌之路,与戴姆勒股份公司签署合同,共同设立合资公司——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并于2012年3月推出了中国首个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品牌腾势。
不过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腾势品牌的发展并不顺遂。品牌推出1年后,腾势才敲定了经销商合作伙伴。2年后,第一款车型腾势电动汽车才迟迟亮相,并且由于其补贴后也远超20万的售价,比亚迪可续航300km的电池技术和戴姆勒的造车水准也没能让这款车成为热销品。2016年5月,这款车仅售出132辆,1~5月份仅售出799辆,和企业目标相去甚远。不仅如此,备受关注的第二款新车上市依然没有时间表。
从一开始,腾势就希望借助母公司比亚迪核心动力技术与戴姆勒的前卫设计品质,获得高端人群的认可,在高端电动车领域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与地位。但是从热销车型来看,似乎消费者并没有为腾势的设计、品质、定位买单,反而选择价格更为亲民的北汽新能源e系列与来自母公司性价比更高的比亚迪e6。我认为腾势的种种市场表现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受困于品牌认知度不高的限制。
从2015年财报来看,净利润同比增长551.17%的比亚迪利用其新能源优势赚得盆满钵满,并且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体系、技术、模式已经较为成熟,俨然是一部“中国制造”由廉价代工转型至高端技术集成的发展史。在新能源赌局的上半场中,比亚迪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但是,从当下来看,除了其合资品牌腾势的种种不给力之外,这种受限于区域销售、依靠政府补贴和政策卖车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也为比亚迪下半场的发展埋下了隐患。随着新能源车2016-2020年国家补贴政策的出台,补贴退坡已经成为定局。今年年初,上海新能源政策的调整更是率先把十分依赖上海市场的比亚迪秦关在了受惠行列的门外。比亚迪新能源赌局的下半场显然布满了荆棘。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