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造车太火热 让我们猜猜苹果iCar
混到苹果这份儿上,免费广告员有的是。网媒自媒平媒以及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媒,每过一两个月,都会时不时爆点苹果下一代产品的猜想。料少脑补凑,题旧想象新。这种折磨人的日子有结束的迹象,因为我等已经发现苹果打算混入新圈子——汽车制造业。接下来似乎可以进入iCar(按照苹果的命名惯例臆测)的猜想节奏。
造车还是买平台?
有人总结苹果这么多年“进入策略”的成败得出结论,认为苹果在开辟新领域的时候通常如鱼得水,成王成霸,比如iPod、iPad。而进入已有霸主的地盘则多不如意,诸如iMac和难产的iTV。不过这个规律漏洞也是显然的,苹果进入手机行当的时候,诺基亚和三星如日中天,HTC也正在崛起。结果是苹果“重新定义了手机”。脚底下不利索的原有霸主,跟错了路就被淘汰。这样一来,结论似乎被修正为“苹果另起炉灶的能力决定了产品成功”。
眼下,苹果正在进入大佬如云的汽车行业。漫长的产业链和惯性巨大的消费市场显示出,他们的地位并不像诺基亚一样脆弱。苹果无意新建庞大的生产能力和组建供应商团队。尽管苹果现金流高达1800亿美元,但多数都源于避税原因滞留在海外。因此它也没有能力在本土或者其他地方这么做。
苹果已经认识到,汽车研发的流程周期和需要控制的资源远不同于一般的电子产品,更不要提政策监管和安全要求的名目繁多的路测、盲测,汽车项目藏在黑箱里完成不大可能,苹果精致到变态的保密法则,在汽车圈里完全玩不转。单一代工厂环节容易被控制到守口如瓶。但庞大的供应商队伍、招标环节和半开放式的技术论坛,使保密成为不可能的任务。
令人奇怪的事,即便如此,“泰坦”项目进行到什么程度,仍然严重缺乏信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泰坦”只能是EV,这是多快好省跑步进入汽车圈的捷径。德媒近期报道,苹果CEO蒂姆·库克率队参观了宝马的i3生产线,双方交谈甚欢。需要指出的是,《经理人》杂志向来以追踪宝马的鲜活绯闻为己任。参观和礼节性会晤不会产生鼓舞人心的谈判协议。苹果用i3作平台?尽管这样可以回避烦人的造车环节,但很难想象,苹果愿意让生产本身脱离控制。何况,打谁的Logo难以谈拢。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我爱电车网微信](http://www.itdcw.com/uploads/allimg/150421/1_1632356541.jpg)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