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革命大变局 比亚迪将如何步步领先

7月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同比下降6.9%,是近两年多来的首次负增长。当潮水退去,在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双配套的行业属性之下,谁是新能源汽车未来执牛耳者?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及投资处总经理李黔

李黔

现任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及投资处总经理,主导集团资本运作、对外投资、并购重组、信息披露及资本市场关系维护;同时担任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深圳比亚迪电动汽车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务。

新能源正迎变革

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而在即将到来的变革中,占据了市场24%份额的比亚迪是不容忽视的力量。

国内新能源汽车正迎来大变革。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迅猛发展,海内外车企纷纷加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近期,迎来了一件又一件大事:比亚迪牵手丰田、北汽入股戴姆勒、长安与宝马正推进合资项目,预示着外企巨头和本土巨头正呈强强联合之势。

这其中,丰田是老牌车企,在意识到已经落后于当前的电动车时代之后,正疯狂布局,先后联手中国两大动力电池巨头,在赛道上狂奔。戴姆勒更是出身“显贵”,头顶着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全球第一大豪车生产商等头衔,如今,其背后站着吉利汽车。长安和宝马正筹谋生产MINI电动汽车。

与巨头们的热情相对应的,是新能源汽车表现并不那么好的销售市场。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9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61.7万辆,同比增长49.6%,远低于去年同期111.6%的同比增速。鉴于此,协会将2019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从160万辆调低至150万辆,调整之后,销量预期同比增长约19.4%。

7月份的数据更是让人心头一惊:中汽协数据显示,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仅8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4.7%,现近两年多来的首次负增长。官方解释主要是受上月新能源补贴退坡过渡期结束的影响。

大势之下,全球新能源汽车连续四年的销售冠军比亚迪也未能“幸免”。其公告显示,虽然1-7月销量同比增长了73.17%,但7月份销量同比下滑了11.84%,是今年首次出现的同比下滑。

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纯电动车。

据悉,到2020年之后,国内纯电动汽车补贴将会完全取消,届时,纯电动汽车行业将会进入全面竞争阶段。那时候,更加剧烈的厮杀几乎难以避免。对纯电动汽车来说,在经历了前期大幅补贴之后,前有燃油车,后有燃料电池车,纯电动车的未来究竟会如何走?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而在即将到来的变革中,占据了市场24%份额的比亚迪是不容忽视的力量。

坚定看好新能源汽车未来

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只有4.5%左右,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驱动比亚迪成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比亚迪董事会秘书李黔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

“2018年中国汽车20年第一次出现比较大幅的下滑,但新能源车依然是60%以上的增长速度。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只有4.5%左右,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驱动比亚迪成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比亚迪所倚仗的,是其几乎“不计成本”的研发投入。2018年,比亚迪以85.35亿元的研发投入登顶中小板研发支出第一名,比第二名海康威视高出近一倍。其拥有技术人员31090名,占员工总数14.12%。目前,比亚迪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过2.6万项,其中已被授权专利超过1.7万项。

而对技术的专注,几乎贯穿于比亚迪从诞生至今的全生命线。在李黔看来,对技术的专注不仅带给了比亚迪业绩技术上的领先,更赋予了比亚迪更高远的市场眼光以及更精准的战略决策。

“技术让我们从一开始就比别人看得更深、看得更远,让我们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更早布局,赢得先发优势。”

早在2008年左右,在新能源汽车并未被市场主流认可时,比亚迪坚定进入电动汽车领域并先后攻克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并掌握核心“三电”系统。于当年推出全球首款量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在更早的2005年,比亚迪组建研发团队,到2017年终于成功研制出第四代IGBT芯片,与丰田并肩,成为全球仅有的两个能够独立设计制造IGBT的车企。

到今天,比亚迪已经掌握了新能源汽车从电池到电控的所有核心与关键技术。在技术层面,没有任何企业能够卡住比亚迪的脖子。

多年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不仅使比亚迪获得了股神巴菲特的青睐,也获得了对手的尊重,中国车企也终于能够在技术层面与传统巨头平等的坐在谈判桌的两端。

7月19日,比亚迪和丰田联合发布公告称,比亚迪与丰田达成合作,开始探讨纯电动车及动力电池的开发,包括轿车与低底盘SUV的纯电动车型,并计划于2025年前投放中国市场,两家将共同开发上述车型等所需的动力电池。

简短的声明传递出两个意思:第一,比亚迪要和丰田在技术层面展开合作,这几乎开中国车企之先河。丰田在世界车企中地位早已不用赘述,而在汽车行业,中国车企的技术从来不占优势,能够在技术层面推进合作,足以说明丰田对比亚迪技术的认可;第二,与丰田的合作,将大大推动比亚迪电池走出去的步伐。

所以,在李黔看来,对比亚迪来说,这场变革与其说是挑战,不如说是比亚迪厚积薄发的机遇。

“行业发生大的转变的时候,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才能够脱颖而出,迅速建立起行业领导地位。”

对比亚迪来说,新能源汽车的成败几乎决定着企业的将来。连续三年以来,比亚迪汽车业务贡献的营收不断攀升,其贡献营收从2016年的55.1%上升到58.44%,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突出,贡献营收比重三年内增长了近7个百分点,从2016年的33.46%上升到2018年的40.31%。

中汽协秘书长助理陈士华表示,在政策与补贴双重支持的背景下,大部分新能源整车利润率只有23%左右,明显低于传统燃油车。随着补贴大幅退坡,众多新能源汽车企业将很难盈利。

数据显示,比亚迪三年内归母净利润有近44.97%的下滑。面对行业下行的压力,比亚迪如何进一步提高竞争力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不否认比亚迪具有成为国内新能源企业领军者的整体素质,但长期持续的盈利能力和盈利空间对它来说很重要。一方面要面对全面的市场竞争,一方面还要面对行业周期,以及新能源汽车并不算高的利润率,对比亚迪来说,挑战一直都存在”,一位业内人士对新浪财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