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第三张“准生证”花落前途汽车 产业“路线图”逐渐清晰
图片来源:长城华冠官网
“前途汽车年产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新闻无疑是近期中国汽车界的头条。继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杭州长江乘用车有限公司后,从汽车设计起家的前途汽车母公司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第三家获得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定位于纯电动车的前途汽车脱颖而出预示着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路线图”逐渐清晰。
前途汽车获第三张新能源车“准生证”
车头动感却不夸张、溜背式车尾线条、双色车身设计……前途K50纯电动超跑在各大车展的频繁亮相让消费者了解到了前途汽车这个“后起之秀”,而常被拿来与特斯拉对比的K50何时量产上市更是备受市场关注。
随着前途汽车年产5万辆的新能源乘用车项目近期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K50纯电动超跑上市指日可待。按照计划,2017年底,K50将实现量产。
在北汽新能源和杭州长江获得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后,市场上传言国家发改委驳回了多家车企的新能源乘用车“牌照”申请,前途汽车的脱颖而出更引发了大家对这家企业的好奇。
“前途”是谁?据了解,此次获批项目实施主体为长城华冠全资子公司前途汽车(苏州)有限公司,总投资20亿元左右。长城华冠成立于2003年,以汽车设计研发为主业,2014年该公司宣布涉足整车制造,2015年2月,前途汽车成立,致力于研发、生产、销售和运营“前途”品牌系列纯电动车。
长城华冠并不是造车的“门外汉”。该公司董事长陆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长城华冠不是一家简单替人画图的公司,而是对一辆车从定义、策划到指导投产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不仅提供开发平台,还帮助项目委托方建立起技术和生产体系。
业内人士认为,前途汽车将整车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系统、整车集成和整车轻量化作为自己的重点技术突破方向,而这四方面正是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在《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中重要的技术核准参考,因此,前途汽车的脱颖而出有其必然性。
新能源车市场“蛋糕大却未必容易吃到”
在前途汽车获得第三张新能源乘用车“准生证”的同时,一则“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的消息同样震撼了汽车界。
事实上,出于资源、环境等多方面考虑,传统燃油汽车逐步受限将是大趋势,加上新能源车市场“利好”不断,面对中国汽车市场这块万亿级的大蛋糕,新进入者或更愿意在新能源车领域一展拳脚。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汽车制造方式也正在发生变化,核心零部件从以往的发动机、变速器等变成了电池、电机、减速器,这给原本在汽车零部件和新能源产业链上的企业打开了进入新能源车的大门。前不久,锂电池电解液核心材料供应商多氟多就投资了河北邢台的红星汽车;而国内的大型零部件供应商万向通过收购美国菲斯科电动汽车公司和A123动力电池公司,形成了新能源车制造能力。
然而,蛋糕大却未必容易吃到。今年8月,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重新划定了新能源汽车范围,并提出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应具备控制系统的开发能力以及车载能源和驱动系统的集成、匹配能力,并在设计、仿真、试验验证等方面相应增加或提高了要求。
显然,我国正在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准入门槛。此前业内流传新能源乘用车“准入牌照只限十张”,尽管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特邀专家张书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未听到过这一说法,但业内人士认为,准入门槛提高会让一些有投资冲动的企业冷静下来,寻找其核心竞争力。
新能源车盛宴给了自主车企“弯道超车”机会
2014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加之一些城市出台免车牌费、不限号以及补贴等配套措施,新能源汽车消费呈现爆发式增长。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