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这一年学到了很多?中国市场不一样(2)
没那么简单,特斯拉的中国之路麻烦不断
特斯拉首次进入中国后得到的关注度并不比美国差,许多知名人士都成为第一批下单预订的用户,风头可谓一时无两。但随后的剧情却与美国不同。
首先是建设充电站遇到问题。由于政策限制,特斯拉无法很容易得到建设充电站所需的用地资格,此外,特斯拉和国家电网的合作也不顺畅。这导致截止到今年11月,特斯拉在中国的超级充电站数量也就在40左右,与美国完全没法相比。
二是销售问题。特斯拉在中国采用了和美国一样的直营模式。特斯拉先后在国内6个城市建成了9个体验店和服务中心。这种模式确实可以保证用户体验,并且使特斯拉品牌不易因权限下放受到伤害。但这种模式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只做直营,特斯拉需要承担传统上由经销商承担的销售、客服工作,这使得对销售以及售后人员的要求极高,销售网络扩张速度缓慢。也许是意识到这种单一模式异常艰难,吴碧瑄在任期间一直在尝试各种新模式,其中便包括夭折的天猫合作。
三是政策环境。在初入中国时,各地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政策尺度不同,不过大多存在比较严格的牌照准入制度。拿到这张牌照的难度也许确实很高,以至于今年吴碧瑄离职时,媒体为其总结的功劳簿上居然还包括获得上海、杭州等地的新能源汽车牌照。不过,今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后,多地发牌速度加快,这对特斯拉明年在国内加快展开业务来说是个好消息。
这几个问题下来,特斯拉已经被折腾的够呛,而新问题还在不断出现,特斯拉想要把美国那套经验照搬到中国,显然没那么简单。
人事变动:特斯拉在华策略不断调整的缩影
如果非要对特斯拉进入中国后的策略做一个总结的话,那就是:特斯拉不停地在遇到问题,同时,也不断在调整。因此,换一个积极视角而言,其频繁的人事变动,或可视作特斯拉在华策略不断调整的缩影。
初进中国,特斯拉显然需要一位熟悉中国汽车市场的经验人士来带领,打理好进入中国的诸多基础性事务。于是,担任过宾利高管的郑顺景自然是最佳人选。而在打好基础后,特斯拉进入品牌扩张期,先前在苹果有过市场管理经验的吴碧瑄此过中国区管理权也在情理之中。经过一年时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建设工作基本宣告完成。
如前所述,目前特斯拉在中国最紧急的问题在于充电站建设,销售次之,因此,让有过充电站项目经验的朱晓彤接任算是一个非常务实的选择。一旦充电站建设工作进入正轨,销售模式的问题将会重新摆在特斯拉的面前,到那时,也许特斯拉会再一次做出人事调整。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