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新能源车销量不容乐观:补贴退坡 消费需求透支
中国电池网资料图
在购置税减半的优惠政策带动下,2016年中国汽车市场高歌猛进,以产销双双突破2800万辆的成绩创历史新高,产销量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产销同比分别增长14.46%和13.65%,增幅比上年提升较快。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购置税到期的不确定性造成抢购,透支了部分2017年的购买力,加上购置税优惠退坡等因素影响,预计2017年中国汽车销量在2940万辆左右,增速为5%。车市将转为平稳增长,预计正增长仍可保持5年至10年。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2017年将在2016年补贴标准上退坡20%,同时地方财政的单车补贴上限不得超过中央财政补贴额的50%,预计2017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容乐观。
汽车销量大增13.65%
1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2016年12月以及全年汽车产销数据。
2016年12月份,汽车产销延续增长态势,产销量双双超过30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汽车生产306.28万辆,环比增长1.73%,同比增长15.04%;销售305.73万辆,环比增长4.04%,同比增长9.47%。乘用车生产264.40万辆,环比增长0.23%,同比增长13.60%;销售267.23万辆,环比增长3.17%,同比增长9.09%。商用车生产41.87万辆,环比增长12.38%,同比增长25.07%;销售38.51万辆,环比增长10.5%,同比增长12.14%。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SUV产销呈快速增长,轿车产量略增,销量微降;其他品种产销呈一定下降,交叉型乘用车降幅明显。
2016年全年数据显示,汽车产销分别为2811.88万辆和2802.8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46%和13.65%,增幅分别比上年提升11.21个百分点和8.97个百分点,远超协会在2016年初预计的增长6%达到2604万辆。分月份来看,除2月份销量略有下降外,其余月份销量均高于上年。
受购置税优惠政策影响,乘用车产销再创历史新高,总体呈现平稳增长势态。2016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442.1万辆和2437.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5%和14.9%,增速高于汽车总体1.0和1.3个百分点。其快速增长对于汽车产销增长贡献度分别达到92.3%和94.1%。商用车产销分别为369.81万辆和365.1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01%和5.80%。
从乘用车四类车型产销情况看,SUV促进乘用车增长作用依旧明显,产销分别增长45.7%和44.6%;轿车产销分别增长3.9%和3.4%;MPV产销增速分别为17.1%和18.4%;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下降38.3%和37.8%。
中汽协预计,2017年中国汽车销量2940万辆左右,增速为5%。具体包括,2017年乘用车增速为5%左右,销量为2570万辆左右;商用车增速为2%左右,销量约为370万辆。
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表示,影响2017年车市的主要因素包括:消费者对汽车的刚性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提高,未来对汽车的消费需求依旧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市场资金充裕,流动性有所增加,房地产发展带动汽车消费;三线及以下市场有增长潜力。
购置税优惠退坡
2016年12月1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称,自2017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购置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按7.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自2018年1月1日起,恢复按10%的法定税率。新能源车辆依然享受免征购置税。以一辆含增值税为10万元的车辆为例,按原本10%的税率计算,购置税是8500元左右,在2016年底之前购买仍可享受车辆购置税减半的政策,需要缴纳4200元左右。如果等到元旦之后购买,就要按照7.5%的税率约缴纳6400元购置税,需要多缴2000多元。
从实际销量来看,2015年10月1日起执行的购置税减半政策确实为市场带来显著的拉动作用。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16年,受购置税优惠政策影响,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1760.7万辆,比同期增长21.4%,占乘用车销量比重为72.2%,比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对乘用车销量的贡献度为97.9%。
在此背景下,多家公司1.6L排量及以下的汽车销量增长显著。2016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达76.59万辆,同比增长50%,超额9%完成两度调整后的70万辆销量目标。长城汽车突破百万大关,销量达到107万辆,增幅达26%,创历史最佳成绩。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