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特征:混动、电动与燃料电池

目前我国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含EREV)、纯电动汽车(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EV)归为新能源汽车,分别对应过渡、中期和长期的汽车节能环保技术路线;将普通的混合动力汽车(HEV)认定为节能型汽车。

目前我国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含EREV)、纯电动汽车(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EV)归为新能源汽车,分别对应过渡、中期和长期的汽车节能环保技术路线;将普通的混合动力汽车(HEV)认定为节能型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拥有至少两种动力源,目前多半采用传统的内燃机和电动机作为动力源,一般不依赖外部充电电源。按照混合程度的不同又分为微混、中混和全混三种类型,不同的混合类型节油效果不同,所需的电池容量和电压也不同。按照动力系统的联结方式,混合动力系统分为串联、并联和混联三种方式。

插电混汽车相对普通混合动力系统,可以外部充电,电池容量更大,在纯电行驶模式下可以行驶50公里以上,电池电量耗尽后再以混合动力模式行驶。插电混是并联式或者混联式混合动力型式,保留了较多的传统机械部件,结构上更复杂;而串联式的增程式汽车因其更简单的结构和更高效的性能,开始受到更多整车厂商的关注。

纯电动汽车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电机作为驱动系统,省去了油箱、发动机、变速器、冷却系统和排气系统,动力系统的布臵大大简化,而且能量转换效率更高,同时相对传统汽车对环境的影响更小,成为各国中期的汽车节能环保技术,但目前面临着电池成本高、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等问题。燃料电池因为其能够有效避免续航里程短和充电时间长的问题,长期来看有望取代锂电池纯电动汽车。

中国从“十五”确定了电动汽车三纵三横的基本技术体系,目前主推纯电动公交车和小型电动车,在家用轿车市场推进插电式混合的应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是电池、电机和电控,电池性能与成本、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机关键零部件,这些成为制约中国纯电动汽车推广的瓶颈。

新能源汽车.jpg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区别

目前我国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含EREV)、纯电动汽车(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EV)归为新能源汽车;将普通的混合动力汽车(HEV)认定为节能型汽车。这些车型均需要动力蓄电池,但是能量来源和动力装臵的布臵有所不同。

混合动力汽车拥有至少两种动力源,使用其中一种或多种动力源提供部分或者全部动力的车辆,目前实际中多半采用传统的内燃机和电动机作为动力源。使用的电动力系统中包括高效强化的电动机、发电机和蓄电池。

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特点.jpg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含EREV)在广义上仍是混合动力汽车的一种,但普通混合动力车的电池容量较小,不能外部充电,不能用纯电模式较长距离行驶,仅在起/停、加/减速的时候供应/回收能量;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电池容量相对比较大,可以外部充电,可以用纯电模式行驶,电池电量耗尽后再以混合动力模式行驶。

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简称EV)完全由可充电电池提供动力源的汽车。但受限于目前动力电池的价格高、寿命短、重量大、充电时间长等缺点尚未完全大规模应用。

燃料电池汽车(Fuelcell vehicles),是电动汽车的一种,其核心部件燃料电池让氢气和氧气通过化学反应而不是燃烧方式,直接变成电能。燃料电池化学反应除了电能外的副产品主要产生水,因此燃料电池汽车被称为绿色的新型环保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