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任重道远逆境中成长(2)
由于燃料电池尚未实现大规模量产,部分生产环节仍依赖手工,“未来”的日生产规模只有3台。在丰田收到的3000多辆订单中,完成发货的仅383台,主要用于政府和企业的公务用车。一般客户要等上三四年才能提货。
德国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组织经理、燃料电池专家克劳斯·博恩豪夫认为,氢能汽车发展有望突破发展瓶颈,“在过去的5到10年中,我们取得了很多技术上的突破。氢能汽车的驾驶性能和可靠性已足够满足大众的使用需求。”
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汽车行业高级咨询顾问张翼则认为,氢能的常温常压液化技术已经实用化。从氢燃料电池运用10年的报告来看,尚未发生过人身伤害事件。但氢燃料电池车仍属起步阶段,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情况,谁也无法预测。
政策规划助产业布局
美国加州1990年率先提出“零排放汽车(ZEV)计划”,1998年开始实施,目前已推广到美国另外9个州。2013年11月,加州、康涅狄格州、马里兰州等8个州的州长共同签署了《州零排放车辆项目谅解备忘录》,决定到2025年8个州的零排放车辆达到330万辆。
根据日本政府制定的《下一代汽车战略》,新能源汽车占乘用车的比例在2020年要达到20%—50%,在2030年达到50%—70%。其中,至2020年和2030年,混合动力车比例分别占30%和40%,纯电动车比例分别占20%和30%,燃料电池车比例分别占1%和3%。
日本政府还计划,在2025年将燃料电池车的整车价格降到与混合动力车同等水平。在行驶成本方面,2015年实现燃料电池车与燃油汽车同等水平,2020年实现燃料电池车与混合动力车同等水平。
德国2009年启动氢能汽车倡议计划,旨在推动燃料电池车的大规模商业化。德国预计在2018年建成100个加氢站,并于2023年建立覆盖全德的氢能汽车网络,包含400座加氢站。目前,德国已融资3.93亿欧元支持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其中,55%的资金用于氢生产和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氢储能燃料技术研发方面,德国十分注重与中国方面的合作。中国国家电网智能院欧洲研究院院长雷宪章向本报记者介绍,自2016年起,中国国家电网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开始共同研究氢储能项目,将核安全技术应用到现代能源技术领域,对氢储能燃料进行安全分析。在已有合作项目中,德国研究机构表现出极大积极性。“中国有庞大市场,通过这一市场,可以产生许多新的技术想法和新增技术领域。德国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拥有大量技术储备,在中德双方技术合作框架下稍作改动,就可以形成最新的技术产品。”
配套设施是发展关键
据日本媒体报道,东京都政府去年购买了6辆氢燃料电池车,由于距离都政府最近的加氢站往返距离有15公里,一旦遇上交通堵塞,加一次氢要花一小时,十分不便。而对投资者来说,加氢站还是一个亏本买卖。多数加氢站目前一天只有十几辆车需要加氢业务,而要维持盈亏平衡,每天至少要为1000辆车加氢。
日本政府原计划于2015年底在全国建设100个加氢站,但至今只建成33个。东京都为实现2020年奥运会期间以燃料电池车作为会场主要交通工具的目标,计划建造35个加氢站,实际建成6个。中心城市地价高企以及安全标准严格是加氢站建设的“瓶颈”。按照相关安全规定,普通加油站必须建在公路4米以外,而加氢站必须建在8米以外,以防氢气泄漏引发火灾。考虑到安全资质和经济原因,目前建成的加氢站大多建在煤气公司和石油炼化企业旁边。记者实地参观的练马加氢站是东京第一家商用加氢站,就建在东京煤气公司巨大的球形储气罐旁,与天然气加气站共享设施。这样既可以减少加氢站的建设成本,也可降低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