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燃料电池车之殇:发展如何突破“死胡同”?(2)
天然气重整制氢的经济性并不突出,这种方法有三个问题,一是燃料电池较高的能源效率被制氢过程拉低,整个过程的能源效率与传统汽车相比没有什么优势;二是重整制氢的整个生产过程碳排放量比单纯燃烧天然气还要高,没有表现出低碳经济的特点;三是重整制氢还会陷入居民生活与燃料电池争夺气源的尴尬境地。几个城市已经出现天然气出租车排队2小时加气的景象。
唯一可满足燃料电池大规模使用的氢气来源只有电解水,但是,这个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成本非常高。这种方法只有“人造太阳”成功后,才有可行性,那时候,电能将成为非常低廉的商品。
现阶段,燃料电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这个空间取决于现有的几种工业制氢量与燃料电池使用量的平衡点,超过了平衡点,燃料电池的优势荡然无存。
业内人士认为,丰田汽车放开专利就是如何让大家一起来承担相应的风险,既包括技术方向,也包括基础设施等方面,是此前与通用汽车合作的一种扩大化。
在北美多家汽车制造商之间,每年都会有很多知识产权进行“交易”,这个交易并不是说福特汽车花了多少钱购买了通用汽车的专利,或者克莱斯勒汽车花了多少钱购买了福特汽车的专利,而是这几家汽车制造商之间,进行专利的互相授权使用,福特汽车通过授权可以使用通用汽车的专利,同样亦然,这样的事情很多年前都存在,并且双方之间没有金钱的往来,所以,这是“知识产权开源”的基本环境,使专利扩大化而已,没有本质的改变。
我国燃料电池车之殇
中国汽车企业人才流通很快,那么中国车企有没有可能挖到丰田燃料电池的核心研发人员,利用丰田的专利超车呢?
在中国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燃料电池车并没有列入重点发展路线中,比如2008年出台的补贴政策中,燃料电池车没有获得补贴。直到2010年出台的第二轮补贴中,燃料电池车才被纳入。
“此后的扶持和补贴力度还是比较大的,一辆燃料电池乘用车的消费补贴高达20万元,而且没有采用退坡机制,可以说高于混动和纯电动车补贴。”业内人士认为,国家相关部门也意识到了不能放弃燃料电池车。
但企业反应很冷淡。纳入“十一五”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课题中的有上汽、清华大学研发团队、北汽福田、奇瑞四家研发燃料电池,但近年还偶有燃料电池车消息传出的,只有上汽集团。
除了消费端补贴,国家还进行科研补贴,纳入了创新补贴中。车企普遍面临的情况是,燃料电池技术门槛高,投入时间长,自主品牌急于找到扭转传统车颓势的替代产品,根本没有余力长期投入,“单是燃料电池的寿命试验,就是一个烧钱的项目,国内车企很难承担得起。”上述人士称。
中国燃料电池车发展几乎陷入了死胡同。“目前燃料电池车和纯电动车谁更有前景,还没有定论,所以不能不发展燃料电池车。”上述人士担心中国燃料电池车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但如何发展仍是未知数。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