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东:新能源汽车发展应借力“两会”扬帆(2)

2014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0692辆,销售20477辆,产销量已超过2013年全年水平,2014年全国共销售新能源汽车74763辆,同比增长3.2倍,但销量尚不足全国

2014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0692辆,销售20477辆,产销量已超过2013年全年水平,2014年全国共销售新能源汽车74763辆,同比增长3.2倍,但销量尚不足全国乘用车总销量的1%。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年)》要求,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的规划目标相距甚远。

目前,国家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可享受中央及地方财政高达近10万元的财政补贴,扶持力度不可谓不高,但仍收效甚微,发展相对滞后。新能源汽车作为传统汽油机的替代产品,虽已受到政府部门与生产企业的认可与重视。但由于处在市场发展初期,应用环节配套体系不健全,产品技术尚不成熟,电池续航里程与产品安全性能有待提高,消费者认可程度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市场化进程。

因此,新能源汽车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切不可急功近利,应从市场应用环节与推广普及入手。在两会代表高度关注以及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利好(《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等)刺激下,应抓住难得的发展良机,借力两会及政策东风,充分创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市场条件。

总体来看,一系列有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鼓励政策,对于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期的国内汽车市场将起到积极作用,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更会起到催化剂般的推动。

首先,要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合理规划充电桩、站的建设与布局。加大充电设施的建设与投入并力争做到设施适度超前,真正为消费者解决后顾之忧。因此,应以政策扶持为契机,加大加快大中城市充电桩、站的建设,逐步推广北京市“路灯+充电桩”的改造设计方案,力争扭转新能源汽车市场使用环节配套体系薄弱的局面,才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次,敦促汽车生产企业科技创新,倡导企业研发生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扶持对于新兴行业的发展与推广至关重要。在市场起步阶段,为减轻企业经营风险,可先从资金与政策上向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倾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重点研究和推广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技术,努力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开发适销对路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并形成产业化发展。当市场初具规模,即使逐步取消财政补贴,车企也会因广阔的市场需求,而争相涌入。

第三,对新能源汽车使用者给予更多政策优惠,引导消费者选购新能源汽车产品。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使用环节相关成本才是消费者最为关注与看重的。对于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产品者应尽量简化其购买手续,并可考虑适当优惠减免新能源汽车高速路桥通行费用,以及城市街道停车费用等。同时,对执行限行限购城市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绿灯放行,免于摇号与尾号限行,采取疏堵结合的政策举措,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信心比黄金更为珍贵”,只有消费者认可并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产品,才有可能吸引更多车企进入到新能源汽车生产领域,市场才有可能发展壮大。才能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汽车和谐社会造成条件,真正实现新常态下汽车市场平稳有序健康发展。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汽车价格监测中心首席汽车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