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限制正被突破 自动驾驶遭遇法律监管挑战(2)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所有未来的交通技术中最令人兴奋的就是自动驾驶。自从汽车诞生起,自动驾驶的愿望就在人类的内心中萌生。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所有未来的交通技术中最令人兴奋的就是自动驾驶。自从汽车诞生起,自动驾驶的愿望就在人类的内心中萌生。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对自动驾驶有了更多期待。不过,麦肯锡的报告指出,目前自动驾驶还不太成熟,尚处于发展的第一阶段。

据悉,在麦肯锡的这份报告里,将自动驾驶未来的发展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到2020年左右,自动技术的影响仍然有限。尽管无人驾驶汽车已经渗入了工业和特定场所,如农场、矿场,但客运汽车的无人驾驶仍停留在原型和测试阶段。

第二阶段在2020年至2035年之间,无人驾驶技术会逐渐进入主流,并经历成长的阵痛。在这一阶段,要求全球的监管者进行立法,全面监管车辆的研发、测试、检验和许可执照。同时,消费者将开始习惯不开车,甚至可能喜欢这种方式。只要达到了全面自动,安全效益会来得很快。

2040年后是第三阶段,无人驾驶汽车变为了主要的交通工具,所有规则也需要重新定论。比如,汽车设计会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划分物理空间的方式也会 发生升级。麦肯锡预测,到2050年我们可能只需要现在停车的75%的空间来停车,而这意味着将会有大量的土地节约下来。因为无人驾驶汽车能自动停得很紧 凑,而且不再需要预留驾驶员开门出去的空间。除此之外,汽车所有制的想法也会发生改变。目前,在大部分时间里汽车是闲置的,有着极大的资源优化配置空间。

自动驾驶还需驶过法律坎

各种各样的技术和原型车的不断推出,大大增强了人们对自动驾驶汽车未来的信心,但在业界人士看来,自动驾驶也有尚未解决的问题。比如,人类行为的不 确定性。机器会严格执行人类设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又都是从全局利益出发而设置的。但实际交通中无法完全避免人类的参与,且人类不是按照规则行动的机器,具 有自由意识,当自动驾驶的车辆遇到诸如闯红灯的车辆、突然穿入高速公路的行人以及有人驾驶的车辆不断加塞之类的情况时,恐怕会寸步难行。

另外,对于很多人来说,驾驶车辆是他们获得乐趣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自动驾驶将抹杀他们获得乐趣的途径。如果有人驾驶车辆和无人驾驶车辆在同一环境中行驶,上面所说的矛盾会更加突出。

更重要的是,当技术上的限制被一一突破之后,一些法律问题便成了自动驾驶汽车面临的最大挑战:无人驾驶汽车上的人是司机还是乘客?需不需要驾驶证?残疾人可不可以“驾驶”无人驾驶汽车?如果喝了酒“开”无人驾驶汽车,算不算“酒驾”?

斯坦福大学法学院专门研究无人驾驶汽车的讲师布莱恩特·沃克·史密斯认为,目前自动驾驶极难与大多数车辆相关的法规相适应。1949年版的《日内瓦道路交通公约》要求驾驶员“应当时刻能够控制其车辆”,而针对鲁莽驾驶的规定则通常要求“有意识地、有目的地操纵车辆”。

这些还不是全部。英国BLM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露丝·格雷厄姆表示,在自动驾驶汽车成为可能前,需要解决民事及产品赔偿责任一些关键领域的问题。比 如,在一起事故中,保险公司需要评估:是驾驶人还是制造商要对事故负责?如果这起事故还涉及传统的非自动驾驶车辆,那将变得更复杂。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法律并不是仅仅规定谁能上路那么简单,而是一整套条例和法令,决定了你遭遇具体情境时会发生什么。对于自动驾驶系统来说,这些规则中的大部分尚未出现。

目前,美国只有4个州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它们在欧洲也不被法律认可,尽管联合国的《维也纳道路交通公约》近期的一项修订意味着,包括欧洲和美洲 在内的72个国家可以实施法规,允许汽车在特定期间自主驾驶。但是道路交通法律仍然要求司机有能力控制车辆。而其他国家在推行自动驾驶汽车方面也面临着相 同的挑战。

“自动驾驶汽车要得以顺利推行,必须要有配套的合理的法律法规,”一位业界人士评论说,“否则,整体的道路安全会受到负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