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补贴“3万公里”新政解读:不完美 但已是最好选择(2)

最后,《通知》还规定:“目前行驶里程尚不达标的新能源汽车,应在达标后申请补贴补贴标准和技术要求按限获得行驶证年度执行。”这就意味着,最新

最后,《通知》还规定:“目前行驶里程尚不达标的新能源汽车,应在达标后申请补贴补贴标准和技术要求按限获得行驶证年度执行。”这就意味着,最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影响范围并不仅仅是2017年之后售出的车辆,还会波及大部分2016年生产企业向运营类企业销售的新能源汽车。

分析:新政冲击的三个对象

首先毋容置疑的是,受到新政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因为在得到补贴之前,企业需要对未得到的补贴部分进行垫付,这必然在短期时间内影响到很多车企的资金周转。

其次,新政也会冲击出租车运营企业。之前有消息称,北京市出租车将逐步淘汰现有应用的燃油车辆,在一定期限内将全部出租车更换成新能源汽车。在“汽车科技”公众号内回复“北京出租车”,可以看到我们当时针对这一事件做出的评论。虽然说当时一刀切的政策已然被否,但是运营车辆新能源化的历史进程是不可逆的。新政出台,如果一旦新能源车企为了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将一部分补贴延迟的压力转嫁给买方,必然会对出租车运营企业更换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造成负面影响。

最后,同理,新政还会对目前正冉冉兴起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企业造成波及。因为很明显,分时租赁汽车也是属于运营车辆,必然也会受到3万公里累积里程的约束,

总结:新政利弊参半 但已是最好解决办法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新政有利的一面:不能否认的是,“3万公里政策”的确会对骗补企业造成打击。根据此前有关部门对于新能源汽车骗补现象的调查显示,有汽车企业把新能源汽车卖给有关联的租赁公司,一卖一买轻松获得补贴,但车辆并没有实际投入运营。而新政的实施,一定能够从根本上遏制这样的骗补行为。

而这样一刀切的政策,也有它不利的一面。比如说,几乎所有的新能源企业都会受到政策影响,而那些真正做事的企业也会受到骗补企业的牵连, 由于新政的缘故,导致其短期资金负担加重。

虽然弊端在政策出台一开始就已显露出来,但仔细想想,似乎现阶段真的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解决新能源骗补问题。一个新兴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相应的政策监管,去除各种不良企业,才能为那些踏实做新能源汽车的企业留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在这样的发展进程中,总有牺牲,且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