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争相造车 互联网+汽车颠覆性变革有多远(2)
打造汽车生态系统
车云网创始人程李认为,互联网公司主动拥抱车企,不仅是为旗下移动端产品抢占市场份额,更是为抢占汽车这个入口。目前市场上已推出的后装车联网 产品或者车厂前装的车载交互系统均只是初阶段的应用,智能化并不高。虽然阿里和上汽的合作项目充满了挑战,很多人并不看好,但这次合作是用互联网理念和资 源造车,这是信息技术与传统汽车技术的深度整合,相比此前的修修补补,算是一种跨越。
根据构想,上汽和阿里构建汽车生态,将充分集成阿里巴巴集团的YunOS操作系统、大数据、阿里通信、高德导航、阿里云计算、虾米音乐,以及在 电商、金融等方面的资源,并结合上汽集团的整车与零部件开发、汽车服务贸易等资源打通汽车产业从制造到销售到售后服务产业链的上下游。而阿里的开放平台, 也正在鼓励和吸纳更多的第三方合作方及开发者加入,一起构建完整的汽车生态。
乐视与北汽合作的造车思路与阿里类似,通过结合北汽在汽车研发制造方面的经验和能力,把在超级电视上实施的生态垂直整合模式,复制到汽车上,通过完全自主研发,打造互联网智能电动车,建立汽车互联网生态系统。
而腾讯在推出趣驾WeDrive时,结合该系统一并推出了微信联车公众服务账号WeCar。每辆汽车都可以生成自己独有的二维码,车主只要扫码 并关注WeCar,即可实现车况查询(里程、油耗、胎压等)、远程控制(开关车门、开关车灯、打开空调等)、sendtocar(远程发送POI位置信息 到车,车辆自动导航)等功能。如此一来,连接汽车也成为作为“连接器”的微信生态圈中的组成部分。
程李表示,传统汽车厂商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最终的效果,将取决于两个体系整合的深入程度,双方在主导权上是否达成一致,团队的运作和执行能力,各自的资源投入程度,运行机制是否高效等。
探索无人驾驶技术
“掌握了汽车联网平台资源的企业,将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占据先发优势。”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师潘崴说。
记者从高德获悉,高德正在利用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探索无人驾驶。ADAS可以利用汽车上的多种传感器与高精度地图数据,辅助驾驶者更 安全高效地驾驶。例如,车辆爬坡或下坡时,系统调用高精度坡度可以减少耗油量;使用导航系统中的道路曲率预测前方路况调整灯头。高德的ADAS地图数据库 还包括常见的警示信息,如交通灯、限速信息等。
百度预计今年推出的无人汽车将具备雷达、相机、全球卫星导航等电子设施,并安装同步传感器。车主只要向导航系统输入目的地,汽车即可自动行驶。 在行驶过程中,汽车会通过传感设备上传路况信息,基于数据进行实时定位分析,以判断行驶方向和速度。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还会将视觉、听觉等识别技术应用在 无人汽车系统研发中。
业界预测,车联网将为汽车服务市场孕育出新的商业模式,例如汽车、电信、互联网公司和保险行业开展合作,保险费可“按里程付费”或“按驾驶行为 付费”;车载系统可为用户提供附近餐馆或商店的优惠券;车辆出现隐患时,通过车联网采集到的信息传递,厂商已经检测到问题的存在,并提示车主和4S店进行 处理,同时筛选出最优解决方案。
□难点
行驶和隐私安全存疑
互联网入侵汽车业,汽车无疑将变得更智能,数据也更透明、详实。车主林先生说,他期待科技手段能进一步保障驾驶,比如可主动提醒哪里限速多少, 哪里有人行道要减速;主驾和副驾不系安全带,小孩不用安全座椅汽车无法启动;汽车内设置自动识别酒驾装置,只要检测到驾驶员喝酒,汽车也无法启动等。“如 果靠科技手段强制规范,或许可以避免很多事故。”
但也有不少车主表示,最担忧汽车联网后失控的问题。“特斯拉都曾爆出被黑客远程控制开车门、启动,以后汽车全面联网,车会不会轻易被偷走?万一在高速路上行驶,黑客远程控制汽车突然刹车或调头怎么办?”
车主孙女士直言并不看好无人驾驶,尤其是在行人颇多的道路上,万一失灵,后果不堪设想。
事实上,3月底,比亚迪智能汽车的一个严重漏洞刚被漏洞报告平台“乌云”曝光,通过这个安全漏洞,黑客可以编写程序获取任意车主的信息(姓名、车牌号、车架号、身份证号、第二联系人姓名、手机号等)和控制密码,直至获取车辆控制权以及车主隐私。
“安全肯定是汽车行业永恒的主题。”程李表示,联网和开放是大势所趋,就像手机上网、支付发展迅速一样,互联网诞生后,很多信息确实已经不能隐 藏了,黑客觊觎也是无法避免的问题,但汽车行业被互联网改造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去界定隐私的底限,企业约束自己合 理利用数据并完善安全措施,政府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并出台相关监管措施和法律法规,从而保障安全性。
用户养成习惯尚需时日
就“互联网汽车”这一概念,3月份2000多位用户参与了某汽车网站的调研,65%的用户对此持肯定态度,认为互联网对汽车行业的颠覆目前看来 呈现出不可逆转之势,但也有25%的参与者对互联网汽车嗤之以鼻,认为当前所谓的互联网汽车项目都是在炒作概念,真正的市场空间并不大。
有车企人士表示,传统的整车生产周期,从设计到量产大约需要3到8年不等,而现在一款智能机的研发周期1年足矣,互联网公司参与造车,将缩短造 车周期,并有望降低制造成本和售价。但这种情况下,“互联网汽车”的性能、产品的质量、配套设施也可能会让用户担心,比如电动车电池的安全性、续航能力和 充电桩的布局直接影响用户的选择。
车主孙女士最期待互联网汽车能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例如车载系统可以随时自检车辆状况并告诉客户哪里出了问题,出了问题可以给出最佳解决 方案,找到最近的维修点且维修价格透明合理,小问题能自我修复。同时她还希望未来车载系统语音识别能力进一步提高,对方言等也能准确识别,以实现真正的解 放双手。“环保节能肯定是趋势,但我会等电动车基础设施和政策都完善了以后再用,毕竟没有精力折腾。”孙女士说。
程李说,虽然汽车智能化是大势,但“互联网汽车”的概念并不存在,互联网只是实现汽车智能化的手段,汽车智能化的发展以及普及,最终还是看产品本身能否让用户尖叫,大部分车联网服务并没有找到用户痛点,产品用户体验、用户使用频率与用户付费意愿都很低。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