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争相造车 互联网+汽车颠覆性变革有多远(3)

据了解,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等硬件是目前汽车的核心要素,国内汽车企业均已掌握核心技术,汽车厂商跟互联网公司如何高效融合,能否出现颠覆性的

据了解,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等硬件是目前汽车的核心要素,国内汽车企业均已掌握核心技术,汽车厂商跟互联网公司如何高效融合,能否出现颠覆性的变革还无法预期。

  标准及政策有待完善

  “互联网汽车并不是单一企业能够完成的,需要各个领域,包括车企、平台、运营商、服务商等共同构建,实现数据的对接共享,但这些企业的合作和众 多资源的整合难度较大。”潘崴说,互联网要充分改造汽车,还需要统一汽车行业的技术标准。车与车之间要实现互联,需要实现处理器、操作系统、传感器等标准 化。

  目前汽车厂商有的用ARM处理器,有的用x86处理器,还有的用Mips处理器,操作系统也是各用各的,传感器大多根据供应商的不同而不同。软 件、硬件不能标准化,各种应用就难以通用,一种软件或应用只适用于一家企业,甚至一款车型,自然无法做大,无法形成业界标准进而产生商业模式。

  车云网在报告中称,在各厂商自带的电子设备五花八门的情况下,实现车联网的可行方式是附加,使用第三方统一的电子节点,替代厂商们各自为战的车 载电脑,然后用通信网络互联,形成标准化的网络。不过以中国的国情看,这个过程很难由汽车企业完成,要不然就是政府强制完成,抑或是互联网企业通过免费派 送硬件的方式完成。“对于标准的统一,目前政策方向并不清晰,法律法规也并没有明确支持。”程李说,相比行业标准和政策法律的制定,对于车联网来说,技术 方面的挑战不是最关键的。

  若从政策上看,无人驾驶的普及就更为遥远了。特斯拉CEO马斯克曾表示,汽车工业的产能是每年1亿辆,需要很长的时间向无人驾驶转型,因为汽车 工业的基础太大了。如果技术成型的话,无人驾驶车大规模生产可能在五年之后就出现了,但是获取社会主流的接受还需要时间,比如来自政府的法规和政策支持, 还需要有监管来保证无人驾驶车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