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欧阳明高:微型电动汽车离智能化最近

未来5-10年内,车联网技术会发生革命性变化,首先实现这一变化的将是电动汽车,而微型电动汽车又是最容易实现智能化的。

欧阳明高:微型电动汽车离智能化最近

      一方面,社会上对低速电动车争论很多,但是一方面对低速电动车的需求又很大。根据电动汽车百人会的研究,未来5-10年内,车联网技术会发生革命性变化,首先实现这一变化的将是电动汽车,而微型电动汽车又是最容易实现智能化的。

  低速电动汽车的发展路径

  我对微型电动汽车的发展提出3-3-3的概念:微型电动车的车长3米左右、成本3万元左右、车座1-3个,最高车速每小时80公里。经测算,在这个概念下,就是装用锂电池,整车成本也可以控制在3万元左右。这种车对续驶里程的要求不高,续驶80公里,装用10千瓦电池就够用了。而且微型电动汽车可以使用电动自行车的锂电池,使用寿命稍微短点,但成本低。一年行驶5000-8000公里,充放电500-800次,可以使用10年左右。

  将来,低速电动车可能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微型电动车,一个是升级到常规电动汽车中去。

  百人会对小型电动车建议的一个重要方案是四轮摩托车方案。这是微型电动车的一种重要类型。欧洲有完善的标准体系,中国也有相应标准,这种车今后很有生命力。

  微型电动汽车有大市场

  微/小型电动汽车可分为三档,一档是成本在3万元左右,一档是成本在5万元左右,一档是成本在7万元左右,按常规划分属于A000、A00、A0级。它们有希望成为家用纯电动汽车的主体,随着政府补贴政策的退坡,其竞争优势将更加明显。

  我个人认为,即使考虑政府补贴政策的退坡因素,纯电动汽车也能够形成大规模市场。但根据锂离子电池性能和成本,发展的主力车型可能是首尾两端:3万元、5万元、7万元成本的微/小型车为一端,20万-3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为另一端。

  微/小型车一般成本低、价格便宜,使用费用也低。作为家庭第二辆用车,用于平常上下班、买菜、接送孩子,实用又不损害车主面子。这种车的市场规模应该很大。

  高端车可以造得很豪华,只要增加电池用量,续驶里程能达到300-500公里。这类车的消费者对价格不敏感,拥有它,既能显示身份地位,又能表现车主的绿色环保观念。这一档车的数量会越来越多。

  这两端之间的中间地带,也就是A、B级车的区间,主要是插电/增程式电动车的势力范围。这一范围内的车对性能要求较高,既要求车具有一定的高速度,又要求车的外形尺寸够大、续驶里程够长,所以纯电动汽车在这一区间生存比较难。而插电/增程式电动车刚好适合这些需求,可以短途行驶用电,长途行驶用油,车的速度可以高,车的外形尺寸也可以比较大。

  微型电动车智能化前景广

  电动汽车的碰撞试验标准与汽车相同,无论是车速超过80公里的电动汽车,还是时速低于80公里的低速电动车,都是按48公里正负2公里误差进行碰撞试验。对于低成本微型电动车而言的确是一个挑战。不过,中国汽车研究中心做过摸底试验,一些成本3万元级的车也通过了这个碰撞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