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补”车企到底有多少?多家车企紧急澄清
“我们没有‘骗补’!”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假期,一些车企负责人不断对外澄清新能源汽车“骗补”的传闻。宇通客车、安凯客车等上市车企甚至接连发公告与声明,对“骗补”传闻予以辟谣。
而这一系列“骗补”传闻起源于一份有板有眼的名单。
9月8日,财政部曝光5家典型车企“骗补”,并开出了罚单。与此同时,一份名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骗补和违规谋补汇总表”的名单,在汽车行业和媒体圈流传。有消息人士称,其源自相关部门的内部统计。
在这份流传名单中,几乎国内所有的主流车型以及各类商用车企业都“上榜”。也就是说,按照这份传言中的名单,国内几乎近半车企都存在着“骗补”的行为。
就此,传言泛起,一发不可收拾。
包括媒体以及车企都希望能够对这份名单予以“证实”或者“证伪”。但截至记者发稿时,相关部门仍旧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业界仍旧在上演“猜猜猜”的游戏。
不少车企坐不住了。它们率先对外发出了澄清公告。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那一幕。
对此,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根据骗补表格形成的网络版的分析不准确,尤其是突出主流国企和乘用车企业的问题,对很多企业的正面形象有伤害。
其实,究竟有多少车企“骗补”,这只是对新能源汽车争议的其中一个阶段性热点。对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争议,在业界以及舆论一直没有停歇过。
去年所售新能源车1/4或涉“骗补”
9月8日,财政部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的调查清查作初步通报,财政部曝光了5家存在骗取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客车企业名单。它们分别为苏州吉姆西、苏州金龙、深圳五洲龙、奇瑞万达贵州客车和河南少林客车。
工信部对上述5家企业停止执行中央财政补贴,并对吉姆西取消整车资质,要求其他4家把问题车辆从推广目录中剔除,追回补贴资金。
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爆发以来,相关部委分批进行了三次大规模调查。财政部等四部委于2016年初组织力量对93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其中,查处新能源汽车有牌无车3547辆,涉及骗补金额101021万元;有车无电19158辆,金额187510万元;关联方闲置涉及33家车企,共30414辆;终端用户闲置涉及54家车企,未提车6093辆,已提车15269辆。
上述涉嫌骗补和违规谋补的车辆总数达到76374辆,涉及补贴总金额92.707亿元。
而据中汽协公布数据,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3万辆。这也就意味着,涉案车辆总数超过去年总销量的1/4。
另外,从财政部曝光案例来看,客车是“骗补”重灾区。因客车售价高,更多为行业客户,因此“骗补”行为更容易暴露。
“骗补”疑云高悬业界上空
自从财政部公布了5家“骗补”车企之后,关于汽车业到底有多少“骗补”企业的疑问,一直悬在业界上空。从9月中旬开始,行业内部旋即流传一份涉及面更广泛的企业名单,名单内企业多达93家。
在这份名单中,涉及的企业有93家,其中有21家显示没有问题,其他企业分别涉及有车无牌、有车缺电、标识不符、关联方及经销商闲置、终端用户闲置等问题。
崔东树称,“我感觉这个版本的信息是有问题的。没有体现实际的状态,对乘用车企业伤害较大。我认为,涉及具体企业骗补等问题,最好看国家的正式文件为好,网传的不一定准确。”
在他看来,骗补车型实际问题主要是有牌无车和有车缺电这两类,也就是新能源车的补贴核心是补贴电池,不装电池或少装电池的补贴骗取是大问题。其他的标识不符合和车辆闲置应该不是大问题。尤其是消费者购车后车辆的闲置应该是消费者自身的问题。而国家应该反思补贴标准的问题,抓紧降低补贴标准,让骗补的根源消除。
“从核查结果看,我个人担心网传报告的核查结果不利于新能源车的乘用车化发展,报告被误读会有风险。”他呼吁,相关部委尽快公布完整的名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则在公开场合表示,不了解该名单出处,“有可能是财政部专员到地方审查时向上汇报的名单,名单里的企业是否能定性为违法、违规还有待核查。”例如:有一些地方政府在公共类领域,采取的是车电分离的商业模式,就是电池和整车单独招标,这种情况是否会造成有车缺电的问题,现在有关部门也在进一步核查相关申诉企业的反馈资料,如果核查结果为误判,会向上级政府反映。
根据财政部在曝光骗补车企的公告,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向问题企业所在的省市地方政府进行通报,要求当地政府进一步核查追究相关监管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责任,涉嫌违纪违法的,交当地行政监察部门、公安部门及检察机关处理。对相关企业骗取地方财政补助资金的行为,由地方参照上述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由此可以判断,财政部可能会将相关企业名单发放到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进行进一步核查,然后再由地方政府将相关结果上报中央,才能确定最终名单。也就是说,正式的完整名单还要再等一段时间才能出炉。
更多行业价值资讯浏览、分享,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爱电车网官方微信(xevca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爱电车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我爱电车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电话:400-6197-660-2 邮箱:news@xevcar.com